本篇文章4312字,读完约11分钟
汉能薄膜发电董事长李辞职的消息让这位去年市值暴跌1000亿、但远离舆论喧嚣的前首富突然回到人们的视野。
李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官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根据图画书,今年出生的人,“对于人民的心来说,生活是近昂贵的,英雄和英雄应该是雄心勃勃的,和人员可以赢得天心……”生活和鬼魂不能准确地说,但一个农民的孩子经受住了各种风暴,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他们不得不在财富的顶峰再次与“天堂”战斗。不相信生活的李,将带领他的薄膜发电事业和一个人走向胜利。
曾经中关村(报价000931,购买)“小屁孩”
首富、薄膜发电和民营水电老板是李最耀眼的身份标签,但在20世纪90年代,他也有着与刘传志类似的中关村创业史。
1988年,21岁的李在北京交通大学完成了他的本科学业。他原本想去读研究生,但由于导师去世,他放弃了学业,开始考虑如何创业。他曾告诉媒体,他对进入国有企业、政府或去工作不感兴趣。“我整天都在想怎么做。”
他想自己创业,但他想自己创业的钱却没有。他向父亲借钱,但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他向教他的教授借钱,教授相信了他,给了他5万元,这吓坏了没有创业信心的李。果然,这5万元成为他创业几个月后的第一笔“巨额债务”——当时,工人平均月薪只有150元左右。
为了还债,李去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和电脑,做了各种生意。他经常轻描淡写他在那个时期的经历,但他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来自那个时期——到1994年,他已经积累了数千万的资本。
因“金安桥”而出名
自1994年底,李成立汉能控股集团开发水电。据一位朋友介绍,当年李花了1000多万元在家乡河源买下了一座装机容量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后在广东、青海、浙江和广西收购或建造了几个小水电站。
后来,他偶然发现了金的水电站及相关工程,使他一举成名。
2002年李访问云南,云南省政府引进民间资本开发水电站的意向使他大放异彩。当时,国家计委(NDRC)基本同意了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和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金沙江中游水电规划报告》,提出了一个水库的八级开发规划,即在上虎跳峡、梁家仁、梨园、阿海、金乔安、龙开口、芦地拉、观音岩等水电站建设8个巨型梯级水电站。 相当于1.1座总装机容量为2058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李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6座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协议,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约750亿元。
这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私营企业参与过大型水电项目的建设,它们一开工就投资数百亿美元修建了六座大型水电站。因此,不同意见很快占了上风,汉能签署的协议不得不重新评估。最终,汉能只赢得了金的一个项目。作为对李的补偿,汉能收购了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1%的股权。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后来成立的合资企业,旨在开发一至四级水电站。
就金安大桥项目而言,其工程难度和融资需求是李难以逾越的门槛。
金水电站是当时金沙江综合造价指数最低的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10.43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约139亿元。根据规划,金水电站总工期为7.5年。第一台机组于2009年底投入运行,项目于2011年3月完成。
相比之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葛洲坝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40亿千瓦时,几乎与金水电站相当。葛洲坝的总投资为48.48亿元,但却花了16年才完成。
因此,金水电站工程在李也是不可信的。2003年8月,金水电站举行了隆重的进场仪式,但当时该项目尚未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压力长达5年。
事实上,金的水电工程确实救了李的家人。他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了100亿元的贷款,但这还不够。他不得不卖掉之前融资收购的一些小水电站,包括青海妮娜水电站,该水电站由李以12亿元收购,目前已接入电网发电。他甚至向公司高管和家庭成员借钱!这让一些员工甚至高管失去了希望,一位负责金项目的副总裁离开了他。但李总是清点账目,“一旦建好金安桥,我们就不缺钱了”。
李孤注一掷地修建了金水电站。2009年,当最高坝高160米的大坝接近顶部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位领导去参观了。领导说:“嘿,真干!”话,在现场引来了一阵笑声。毫无疑问,李是他们当中最幸福的一个。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最终批准了金水电项目。2011年3月,金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晚了两年。
金水电站累计投资近200亿元,但建成后却成了李的“印刷机”。2012年,所有发电厂都并网发电,当年电费收入约为30亿元。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民营企业建造的百万千瓦级超大型水电项目。
李曾经说过,金水电站的建成有三层含义。首先,汉能有一个摇钱树;第二是获得外界的信任。“这小子做了一件像金这样复杂的事情。据估计,不会有别的事情发生,他也会这样想”;第三,空之前的团队很有信心,“为什么我们以后可以做薄膜太阳能(报价000591,购买)?就因为我们造了金安桥。
截至目前,包括金安大桥在内的汉能水电站装机容量约为600万千瓦。如果仅仅依靠每年数十亿的水电收入,李迟早会登上千变万化的中国首富之列,但他选择了薄膜发电,这使他达到财富的顶峰,然后迅速下降。
薄膜发电的想象
在金水电站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李注意到了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光伏发电的成本很高,需要政府补贴来稳定成本,这在李是不值得做的。
虽然对光伏发电的前景并不乐观,李已经对这个行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发现光伏发电的成本从每千瓦时3元下降到不到2元,然后又接近不到1元,这与专家的判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需要30年才能达到不到1元的成本。他认为,光伏发电不会在太长时间内进入与火力发电相同的廉价发电阶段。
除了发电成本迅速降低的外部原因之外,汉能自己发展薄膜发电的原因是“汉能认为,通过太阳能薄膜技术可以改变能源格局,我们希望取代热能和核能。”
李成为国王的雄心与无锡尚德不同,后者诞生于科技,但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发光伏发电的英利有些相似。然而,英利正在做晶体硅发电,而李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薄膜发电。
2009年,李决心发展薄膜发电业务,并提出了2000兆瓦的产能计划。
那时,薄膜发电在中国还看不到,90%的产业都是晶体硅发电。在李之前,只有25兆瓦的电影生产线,由新奥王玉锁和南春辉。李的计划一被抛出,就引来了不少质疑。光伏行业的人要么称他为疯子,要么称他为骗子。
李经常一笑置之,因为他的目标不是国内企业,而是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当时的薄膜发电巨头,其生产能力为1800兆瓦。如果汉能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它自然将是世界第一。
在各种批评声中,汉能的九个光伏发电制造基地开始迅速建设。同时,李通过资本运营推动汉能薄膜发电于2011年在香港上市。上市后,汉能薄膜发电全面启动,截至2014年年中,先后收购了德国索利比亚公司、美国米娅·索能公司和全球太阳能公司。当光伏发电行业陷入衰退时,汉能逆潮流而动,在全球范围内讨价还价。
由于全球扩张,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的总容量已达到3000兆瓦,至今仍保持同样的规模,居世界同行之首。李在2014年表示,仅在技术并购方面就花费了300亿元。
资产的增加也提升了李的社会地位。在2014年和2015年,他被列入《新财富》和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并被加冕为mainland China首富。
冷酷的现实
李不止一次提到薄膜发电的高门槛,那就是高技术、高资本。他说:“如果真的失去这300亿元,我会把水电当成5年不发电,所以我敢做这样的决定。”
很少有企业家可以做到这一点,李和君的慷慨投资和英雄精神,建立R&D中心在欧洲和美洲的全球技术一体化。
然而,当技术和规模都具备时,如果市场不开放,那将是致命的。李正是遇到了这个问题。
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一直低迷。尤其是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发起了“双反转”调查,导致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国内光伏发电产品出口大幅下滑,间接导致尚德、赛威等优秀企业之一破产。
严格来说,晶硅发电企业受影响最大,汉能不受影响。这也是汉能全球逢低吸纳的一个外部积极因素。然而,国内市场各企业竞争的现实导致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因行业产能过剩而提高融资门槛,带来各种困难。
事实上,单晶硅的光电转换率一般为17%-24%,多晶硅为15%,薄膜发电为15%。汉能柔性薄膜发电模块具有重量轻、柔性好、薄而柔韧的优点,应用场景丰富,优于晶体硅。因此,汉能的产品在建设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厂方面弱于晶体硅发电,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为几千瓦至数百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高效可靠的发电机组)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然而,为了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方便以及融入电网的可操作性,地方政府更愿意推出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而同样的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分布式光伏发电。如今,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了政策的认可,但由于项目规模小,分布式发电在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仍然非常困难。除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之外,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的并网困难也是阻碍薄膜发电技术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拥有最大的产能,但其出货量并不在光伏制造商的排名之首。
当李向报以掌声和鲜花的时候,这些挑战已经存在,但是他们却被故意淡化了。现在,他作为上市公司的辞职以及汉能薄膜发电公司发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增加了外界对汉能运营的疑虑。
去年停牌时,证监会要求汉能薄膜发电提供汉能控股2011-2014年度财务报告及李重大未偿还贷款的详细情况,但遭到汉能薄膜发电拒绝,汉能薄膜发电自此停牌。李辞去上市公司职务对汉能薄膜发电顺利过关有多大帮助?
就上市公司业绩而言,与2013年和2014年持续的巨额利润相比,汉能薄膜发电201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1.18亿港元,净亏损5932万港元;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业收入28.15亿港元,同比下降70.73%,净亏损122.34亿港元。损失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此外,在汉能薄膜发电的重要合作伙伴中,与汉能控股的关联交易降至2亿港元,与宜家英国公司的合作终止。与新华联控股、宝塔石化集团和内蒙古漫时投资集团签署的股权认购协议最终宣告失败。那么,在2016年,汉能薄膜发电将依靠什么将亏损转化为亏损?
要回答这些问题,对李来说要比损失几千亿美元的价值现实得多。
外人不可能知道李在2015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只是从媒体的角度来看,他已经回到了以前的低调状态。
汉能最重要的信息是,汉能正试图解决用户贷款融资问题。这是李和汉能未来的一场关键战役。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没了内地首富加持 李河君面对着怎样的穷途和转机?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