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1字,读完约4分钟
[吴敬琏分析说,中国现在处于两难境地,有两种现象:一是投资回报率下降,二是杠杆率不断提高]
在2016年中国经济50强论坛年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警告说,中国的金融杠杆率在不断提高,去年超过了警戒线,到现在还在继续提高。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危险,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家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路也指出,目前,中国货币增长持续放大,不仅不能去杠杆化,而且杠杆率也在迅速提高。王小路担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不会远离未来的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没有被杠杆化
根据吴敬琏的分析,中国现在处于两难境地,有两种现象:第一,投资回报率正在下降。多年来,刺激的强度并没有逐年减弱,但效率却一直在下降,收效甚微。第二,杠杆率不断提高。
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推进供应方结构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意味着我们已经从主要依赖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转变为侧重于提高供应和发展质量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领导决策思维的一个重要变化。”吴敬琏说,西方经济学家多次指出,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对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当前的货币政策是稳健的还是宽松的?王小路援引数据称,去年的gdp增长率为6.9%,但名义增长率仅为6.4%。相比之下,m2增速为13.3%,“比gdp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宽松的。”
“今年1月份,贷款投资增加了2.5万亿元,同比增长1万多亿元。按照这个速度,我们的货币增长将继续扩大,我们不仅不能去杠杆化,而且还要迅速提高杠杆比率。”王小路忧心忡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会远离未来的金融危机吗?”
在王小路看来,实践证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解决经济疲软方面是无效的。导致经济疲软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如果结构不调整,仅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解决增长乏力的问题,这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冲击,因为供应方面的几个因素正在减弱,人口红利消失,增加投资不可持续,潜在增长率下降。”吴敬琏说,解决这一冲击的良方是通过纠正资源配置不当、改变结构性恶化的局面、建立兼容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积极性,尽一切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果和宏观经济运行效果。“所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实际上就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吴敬琏进一步表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提出20年了,但这种转变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结论是存在制度障碍。如何解决,我认为有必要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激励机制,实现转型。”
“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最方便的是旧方法,即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吴敬琏表示担心供应方改革可能会走老路。它认为供应方改革应该是制度改革,但现在它常常被误解为“供应方结构调整”。“供应方结构调整实际上回到了旧方法,即利用行政权力来调整结构。我很担心,恐怕这种方法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保持去杠杆化和稳定增长之间的平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在会上表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去杠杆化将是一个极其缓慢和曲折的过程。降低杠杆率的唯一途径是在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债务增长率。
李阳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去杠杆化和保持适度增长之间的矛盾。在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并不容易。在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没有逆转的背景下,保持适当的增长率将成为政府的首选。尽管去杠杆化关系到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但它将在短期内被牺牲。在危机期间设定去杠杆化任务的核心意义在于,提醒整个社会不要迷失方向,不要过度依赖需求方的监管,并在供应方合理安排去杠杆化路线图。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吴敬琏警示:中国金融杠杆率已超警戒线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