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5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胡教授9月24日建议,根据国际投资者的特点,推出相应的特色和区域性品种,以增强期货交易所的影响力,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逐步确立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例如,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可以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品种。

在出席2016年北京大学金融衍生品与期货研讨会(16期)开幕式时,他表示,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是逐步确立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战略手段。目前,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逐步成熟,一些期货品种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例如,铜、豆粕、豆油、橡胶等品种正逐渐走出“影子价格”周期,与相应品种在海外交易市场的双向引导作用逐渐增强。中国期货交易所推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交易品种,如铁矿石和pta,正逐渐显示出它们的国际定价能力。其中,正商研究所的pta期货已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定价基准,大商研究所的铁矿石、前期的铜等期货品种日益显示出国际影响力。然而,中国期货市场的内向性直接制约了这些品种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只有推进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使这些品种成为国际化品种,才能有效提升相关品种的全球辐射度,进而提高中国大宗商品的话语权。

胡俞越:建议有针对性推出区域性品种

就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而言,胡建议,首先要推进交易所制度改革,搭建国际综合服务平台。他说,中国期货交易所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直接借鉴国外期货交易所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国期货市场的试错成本。同时,后发优势也为发挥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优势提供了基础。当务之急是改革期货交易所的管理体制,明确期货交易所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使交易所这个市场的核心部分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易所,尽快启动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尽快完成上市,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商业公开交易所。否则,一旦市场完全开放,当前的期货交易系统将不堪一击。

胡俞越:建议有针对性推出区域性品种

第二,稳步推进品种国际化,夯实期货市场国际化基础。为了促进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在中国建立区域性的定价中心,期货品种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整个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目前,我国的期货品种上市时间不同,成熟度也不同。因此,国际化品种和国际化方法的选择应适应期货品种的特点,不应遵循规律。

胡建议周边国家的特殊品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期货交易所的影响力,加快国际化步伐。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产品与海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海外市场资源,降低品种国际化的运营成本。

最后,投资者应该一步一步国际化,引进来,一起走出去。包括投资者借期货公司走出去:期货公司通过收购、新设等多种方式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国内投资者通过期货公司的渠道走出去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交易,丰富国内投资者结构,增强期货市场承受能力,增强期货市场深度。与此同时,我们将建立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既懂现货又懂期货,既懂场内场外交易,既懂国内外商品和金融,又懂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

胡俞越:建议有针对性推出区域性品种

北京大学金融衍生品与期货研讨会始于2002年。这是中国大学开设的第一门期货课程,共有11个类别的60多门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00多名学生毕业。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胡俞越:建议有针对性推出区域性品种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