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2字,读完约5分钟
看看第一年的趋势。在2016年的最后一季,中国经济运行如何?供应方结构改革的进展如何?宏观调控政策将走向何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最近接受了新华社的独家采访。
“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中国空的经济下滑趋势已经收窄,阶段性稳定的条件已经逐步形成。”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仍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组合,为经济触底和稳定创造条件。
经济已经从衰退逐渐积累到稳定状态
记者:如何评价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
王一鸣: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积极因素明显增加,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
首先,经济运行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供应方结构改革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生产领域的通缩明显缓解,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消费增长(Aiji、净值、信息)保持稳定,出口下降继续收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从下降到稳定逐步积累。
与此同时,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消费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新的力量(爱吉、净值、信息)开辟了新的增长/0/空间,旧的力量被迅速引入新的机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形式和新模式加速了它们的发展。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正在进行资产重组、调整和转型,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显示出新的活力。
高度重视房地产和金融风险
记者:目前,中国经济应该防范和化解哪些风险?
王一鸣: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快速增长时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隐性风险。
一方面,房地产泡沫风险增加。新旧动能转换期间,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资金“脱离实际”,刺激了房地产投资需求。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促进了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这些因素推高了一线城市和一些热点二线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并导致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在房地产行业。
另一方面,金融业存在更多潜在风险。随着投资回报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对信贷扩张的依赖进一步推高了杠杆率。过度负债和福利下降的结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偿付能力,并显著增加了企业债务违约的数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
我们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仅要看到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还要积极应对和有效应对,避免风险积累和扩散,在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逐步释放风险。
供应方结构改革应该突出重点
记者: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一年。如何评价改革的有效性?下一次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王一鸣:今年以来,供应方结构改革逐步推进,“三比一、一减一补”五大任务取得积极成果。减容进度逐步加快,到10月底,钢铁和煤炭年度减容任务基本完成;去库存化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去杠杆化开始启动,减少公司杠杆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等政策措施出台;降低成本进展迅速,税收、电价、五险一金均有所降低;补短力度加大,农业、农村、水利、扶贫、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明显增加。
但与此同时,供应方结构改革的进展仍然不平衡。明年,我们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与相关领域的改革有机结合,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去产能应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加快清除“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盘活存放的土地、工厂、设备等资源。
去库存化应该把重点放在化解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上。坚持城市政策,通过推进城市化减少房地产存量。
去杠杆化应分阶段有序推进。首先控制杠杆率的增长率,然后稳定杠杆率水平,优化杠杆率结构,最终达到降低杠杆率的目的。
为降低成本,应努力降低机构交易成本。推进“发布管理服务”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切实改善政企关系。
补充短板侧重于补充“软件”短板。加大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建设。
争取稳定,为经济触底创造条件
记者: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协同工作?
王一鸣:明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其基本面仍然脆弱,全球贸易继续低迷。从国内来看,经济仍处于向中高速增长区间收敛的过程中,调整还将继续;供需结构不匹配问题依然突出;总需求功率仍然不足;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困难,地区、行业和企业分化仍将继续,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要实现经济触底和稳定,我们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增强信心,保持战略实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稳定市场预期相结合的政策,为经济触底和稳定创造条件。
坚持稳定,核心是稳定政策和预期。宏观政策应保持稳定和连续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更加注重稳定增长和调整结构,而货币政策应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要用稳定的政策稳定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措施增强发展信心。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王一鸣:我国经济阶段性企稳条件逐步形成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