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2016年10月21日,《北京文学》2016年编辑、宣传、发行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文学、出版、媒体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近2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成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成都文学学院签约作家陈新应邀作为该刊特约作家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时,《北京文学》杂志社长兼执行主编杨孝生向与会专家致欢迎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他谈到了文学期刊的作用、挑战和机遇,他心胸开阔,务实。他提出的问题关系到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状况,意义重大。他指出,文学期刊是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源泉,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文学期刊是社会主义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其次,文学期刊是文学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基础;第三,文学期刊是国家或地区的文学名片,反映当地的文学创作状况,代表文学创作水平。然而,目前每一份文学期刊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反思当下,文学期刊面临的两大挑战来自外部世界和行业。首先,新媒体的流行给传统纸质阅读材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次,期刊同质化和“千刊一面”现象给文学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谈到文学期刊的机遇时,杨孝生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文化和文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为文学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此外,在网络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读者普遍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寻求内心的平静,这对文学期刊的发展也是一个好消息。
龙源国际期刊网总编辑穆光举表示,文学是人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不会因为数字媒体的诞生和普及而衰落。数据证明,在国外在线阅读调查中,文学阅读一直排在在线阅读的前列。有许多阅读载体,如何保证纸出版业的发展。穆光举认为,推进内容营销、数字发行与纸质发行并重是文学期刊未来发展的重点。
北京市邮电局党委副书记严廷秀表示,纸质媒体永远不会消亡,她对纸质文学期刊有所期待。她指出,纸质文学期刊应挖掘读者,培养和拓展年轻读者,积极发展年轻读者习惯的订阅方式,保持敏锐的感觉,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时代。北京邮电管理局运营维护部部长吴也对文学作品的未来表示乐观。她说文学作品在阅读中主要受到全民的尊重。尽管碎片化阅读在数字时代变得越来越普遍,但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培养情感的精神体验,更适合纸质阅读。然而,为了适应时代,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文学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邮政发行局市场营销部部长李佳认为,应该考虑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学期刊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著名散文家、《中国民族时报》副总编华静;著名作家、原《小说选》主编杜卫东,《中国作家网》主编、评论家刘秀娟;《作家网络》主编、《微型小说》杂志社长冯冰以及著名出版商、尚振山等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会上,作为《京华烟云》特邀作家的代表,陈新就如何将传统文学出版物与多媒体相结合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由北京文联主办的《北京文学》是一份真正美丽的综合性文学杂志,出版了许多优秀作品,包括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和文化评论。
近年来,其作品的重印率在全国文学期刊中名列前茅,杂志发行量不断上升。每年都有一期杂志脱销,读者抢购一空,使其成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文学杂志之一。
《北京文学月刊》自1950年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北京文学》因发表新剧《海瑞罢官》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以后,《京华文学》是一部力作:张洁的《爱不能忘记》、邓友梅的《五家》、陈的《冯丹之眼》和《走了的围巾》、余华的《一种现实》、刘震云的《单位》、刘恒的《伏羲伏羲》、《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及时把握了市场经济时代的脉搏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决心进行改革,新开张了《真实的中国》、《作家流行榜》、《好看的小说》、《新人自荐》、《世界华人》、《文化观察》、《真爱写作》、《网络奇文》、《阅读参考》、《纸媒》,使刊物内容更加面向大众,突出作品的时代感、真实性、通俗性和可读性,全面刷新版面和内容。它以其清新、真实、通俗和可读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出席会议的还有毛成华、朱令、吴安玉、尚振山、蔡秀、张树林、毛、尹鹏、梁湘等文学、出版、传媒、作家和读者代表。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北京文学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简阳作家陈新应邀出席《北京文学》杂志编辑宣传发行会
地址:http://www.jycdb.com/jyjy/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