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10字,读完约16分钟
学习资料——人民日报社论:民族区域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一)“蓝天上白云漂浮,白云下马儿奔跑……”。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北疆广阔的原野。
1947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轰鸣中,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不仅开创了内蒙古快速发展的新纪元,也开辟了中国特色民族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60年来,内蒙古大草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大变化,解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人均支配收入从不到100元增加到城市居民10358元,农牧民3342元。 曾经关闭落后的贫困之地,人均gdp排名全国前十,成为经济增长连续五年全国第一的富裕文明之乡。
继内蒙古自治区的步伐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相继成立。 现在各级民族自治地方已经有155处。 民族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的三种政治制度。
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裕。 占中国总面积64%以上的民族自治地方沧桑的巨大变化,勾勒出了这样的历史轨迹——
60年前,我们独创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推动了民族地区繁荣的迅速发展。 60年后,我们有了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中国。
(二)我们党找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条路是一个艰苦的探索、长时间实践、反复比较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
新中国诞生前夕,翻开历史新章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是赶走侵略者,比结束旧制度更严峻的考验:如何指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必须处理民族问题。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而且,长征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大事件,推动了中国革命与中国民族问题的结合。 长征途中,红军建立了甘孜博巴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1945年10月,党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处理内蒙古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建设新中国、制定《共同纲领》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最终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赋予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他们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翩,人民五亿不团圆。 公鸡天下皆白,万方乐演奏在阗,诗人兴会更前不在。 ”。
这个脍炙人口的《浣溪沙》是在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的时候写的。 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空前的盛况,激发了毛泽东的诗人感情,也给我们留下了那感慨万千的历史场景。
历史场景的背后是经过百年离散的中华民族苍凉悲壮的奋斗,是被欺负的少数民族不平等的过去。 这一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被彻底玩弄了。 作为保证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迅速发展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建国方略。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揭开了我们多民族国家团结奋斗的新篇章,谱写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乐章。
(3)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种漫长的历史现象。 从历史的大坐标来看,新中国开创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选择。
从历史以前开始,“大统一”一直是中华各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 进入中原各族政权,以统一中国为荣,以统一中国为己任。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永远得不到人心。 “修其道不俗,齐其政不宜”,始终是历代王朝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策略。 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特殊政策来管理。 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
从民族关系来看,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各民族之间总是有密切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祖国的广大领土,共同聚集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中华文明史是各民族形成和迅速发展的历史,也是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历史。
从文化的起源看,对祖国的爱和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可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文化基础。 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快速发展史的过程中,各民族对祖国的山川土地、以前流传的文化有着高度的依恋,强烈关注国家荣辱的兴衰和将来的命运,对祖国的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 特别是1840年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各民族敌忾心一致地对外出现。 共同的家乡、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从现实条件来看,中国各民族表现出大杂居、小居住的优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大,物博,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强的互补性。 而且,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 我们要努力维持国家统一,共同建设强大的祖国,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观察差异和优势。
我们称民族区域自治为“伟大的创设”。 那是因为我们党在充分考虑历史起源和现实依据、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地走上了符合中国国情、处理有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在拥有56个民族的13亿人口大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成为国家主人公的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与快速发展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处理民族问题的人类智慧的贡献。
(四)邓小平指出,制度是决策因素。 历史表明,我们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产生“决定因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日益明确——
前提是国家集中统一。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指导。
一定的居住区域是基础。 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建立一个民族也可以在不同居住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在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内具有其他一定居住区域的少数民族也可以建立行政地位低的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核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除了通常的地方国家机关享有的职权外,还享有一些自治权。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最重要的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培养录用少数民族干部很重要。 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首先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 没有本民族的干部,就无法体现民族区域自治。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的。 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质上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主管理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60年的富裕和迅速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
那是民族因素和地区因素的结合。 既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的地方自治,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组合。 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等经济因素,同时考虑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政治因素。
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结合。 充分尊重我国多民族国家迅速发展的历史历来如此,同时正确反映了我国现实国情的客观要求。
那是制度因素和法律因素的组合。 作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民族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征,反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的自民族内部事务管理的精神,反映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和政治智慧。
(五)周恩来总理曾经指着地图对乌兰夫同志说,内蒙古的形状像一匹奔腾的马。 今天,民族区域自治不仅为内蒙古这匹马建立了豪迈奔驰的大街,还为中华各民族建立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快速发展的康庄大街。
回顾60年,我们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了。 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国策。 1952年,发表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 1984年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 2001年,修订《民族区域自治法》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的若干规定。
回顾60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数字: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帜)。 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建立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 并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
从茫茫草原到边疆,6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大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和骄傲,得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衷心支持。 实践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有利于国家集中、统一和民族自主、平等相结合,是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总路线、方针、政策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相结合,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重要形式 艰苦奋斗相结合,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民族繁荣、快速发展、进步、和平相结合,热爱各族人民的祖国,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和平共处,和谐,和谐快速发展,又得各所,尽各所能力,得各展所长。
(六)几十年来,无论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都始终保持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促进了56个民族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比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优势和需要,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建国后进行民主改革吸引各民族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开放黑河、绥芬河、满洲里、爱伦敦等13个边境城市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变革。 主要任务是实施迅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西部大开发战术,85%以上的是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西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直到完成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要点工程,青藏各族人民希望走长久的希望之路,而且期支持政策
中央坚决维持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也总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京包铁路目睹了国家遇到经济困难时内蒙古人民为国家担心、与内地苦难互助的感人过去。 三年困难时期,在自己粮食短缺的时候,内蒙古人民节约衣食,敢于节约十多亿公斤粮食送到铁路上献给国家。
“三千孤儿”的故事更动人。 1960年,内蒙古党委、政府领导人和各族人民得知上海等地有吃不饱的孤儿,提出在内蒙古抚养这些孩子。 自治区11个联合(市)的37面旗帜(县)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接收了3000多名孤儿。 草原张开温暖的双臂,辛苦地养育他们。 超越这个地区,超越血缘的亲情故事,作为共和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佳话,至今仍在广泛流传。
不仅内蒙古,困难时期,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自治区也自愿为祖国担心。 各民族呼吸、命运、心灵相通,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不断升华亲情。
(7)一个身体必须进步,总结必须善于总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迅速发展,总结也必须善于总结。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特征不可削弱”。
这是我们党深入总结民族实践取得的经验,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副本,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泛的国情,民族职工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职工,民族问题始终决定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直到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为重要的建国方略,把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党的基本纲领,以基本法的形式规范,几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60年风雨考验,60年探索实践。 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为了这个制度,我们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结构,保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8)“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不会影响中国以外的任何人,本身也具有深刻的重要性。 ”海外哲人的话,让人深刻反省。
现在世界是民族的世界,3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族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不仅是国家内部的稳定也是国际形势的焦点。 为了处理民族问题,世界各国采取多种多样的政策,各自形成不同的模式。
在世界民族政策的大观园中,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独特的特征,备受关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国家走向四分五裂,有些发生了惨烈的民族仇杀,有些发生了大规模的种族冲突。 在这一面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我国经得起严峻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美好局面。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 一位海外学者认为这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迅速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 民族自治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但其精神和价值超越国界。
纵观历史,纵观世界,我们自信,可以说现代中国民族从业,民族理论研究好,民族政策制定好,民族关系解决好。 这三者之所以好,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在民族工作中形成三大优良之前流传下来的:高度重视,实事求是,博大精深。 这是我们党民族从事生活的灵魂也是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切实发挥特点的关键。
(9)实践无止境,快速发展无止境。 多次完全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总结探索、与时俱进的过程。
新世纪的新阶段,我国的迅速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面临的机会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迅速发展和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迅速发展的旗帜。 要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广阔快速的发展前景,必须毫不动摇地多次进行完全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也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格局中,只有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才能反复得到,完全得到。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严肃使命。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迅速发展来处理”,强调“我们必须从全球和战术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加快民族地区迅速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这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再三和完整性提出了新的目标。 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科学的迅速发展观,多次以人为本,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良好迅速发展,处理各民族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改革民族地区。
(十)六十年甲子轮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内蒙古自治区经历了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支持着团结和迅速发展的成果,庆祝60年生日,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历史和现实。
这是有趣的证词,更是动人的象征。 它赋予我们走过的历史荣耀和骄傲,赋予中华大地意味深长的启示——
只要坚决多次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聚集各族人民的意志,发挥智慧,我们一定能形成现代化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伟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力量不可阻挡!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要闻】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地址:http://www.jycdb.com/jyjy/17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