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5字,读完约10分钟
基督的迅速发展:基督教:信仰上帝和上帝之子救世主(古希腊语中称为基督)的宗教,基本古典包括《新约圣经》、《旧约圣经》
历史根源:公元1世纪中叶左右,出生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西部)的犹太下层人民之间,是犹太人抵抗罗马统治的大众运动的产物。 基督教兴起的社会基础是穷人、被压迫者和弱势群体。
思想来源:①犹太教一神教、原罪说、“救世主观念”创造论
②希腊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斯多葛派、新柏拉图主义、新毕达哥拉斯主义)
教父:从公元2-3世纪开始,出现了向教会补充解释教义的神学家,其中贡献巨大、思想纯正者被尊为教父,他们主张推进基督教与帝国利益的一致,支持皇帝,接近奴隶主政权,每隔公元4世纪
进化:①信徒的数量增加,每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大地主、大商人、达官贵人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神职人员生成、支配教会,主教聚集神权、财产权、管理权,形成一系列教阶制度和教义,证明教会受生产者支配。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诏书,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这是基督教历史的转折点。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统一基督教的教义和组织,揭示圣父、圣灵、圣子的三位一体,皇帝对教会的最高领导权标志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特奥多西一世关闭异教神殿,颁布了禁止献祭的法令,历史始于当年作为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基督教形成初期:正统派(保罗派):以中产阶级为骨干,驯服忍让,爱仇人,忍受现实的痛苦和绝对的服从,使人相信君权神授
异端:下一层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彼得派
阿里乌派:亚历山大主教阿里乌主张三位一体说,反对基督的神性,基督徒安于清贫,反对教会上层特权,反映下层教徒的思想。
拜占庭时代:保罗派:8-9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广为流传的异端教派,出生于7世纪,受波斯曼尼教影响,主张善恶二元论,现实世界中有上帝王国和恶魔王国两部分,教会和教阶是恶魔的产物,
野蛮人入侵:西日耳曼人:撒克逊人、苏维汇丰人、弗兰克人、阿拉曼人
东日耳曼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
过程:①在阿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团败给西哥特人,罗马分界线拉开了第一个缺口
② 406年,西罗马撤回莱茵河驻军,帝国在莱茵河边界完全开放,大批野蛮人流入罗马境内
③ 411年,西班牙建立了两个野蛮人王国,南边是汪达尔-艾伦王国,北边是苏维汇王国,413年,汪达尔在北非建国,533年,查士丁尼安派贝尼萨远征北非,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
④419年,西哥特人在图卢兹建立了被罗马帝国承认的第一个野蛮人王国,于711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
⑤勃艮第人在5世纪中期建立了勃艮第王国,534年成为弗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⑥ 489年,东哥特人建立了东哥特王国,554年被拜占庭帝国征服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①奴隶制经济导致帝国经济崩溃②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③社会道德颓废④各地人民起义明显削弱了罗马统治的基础。
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意义:①破坏腐败的奴隶制,为西欧封建要素的成长扫除障碍②改变了西欧土地的一切形式,日耳曼人重新分配的土地变成了个人的小农土地。 之后,小农经济逐渐崩溃,西欧大土地的一切制迅速发展,③日耳曼的征服引起了阶级机构的一些变化。 封建主、农奴、农民依赖逐渐形成④西欧文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内陆地区,从城市到农村⑤客观地整合罗马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三大异元文化,促进了拉丁美洲基督教文化的形成。
蛮族战胜先进民族的理由:①政治上,军政合一,兵民合一②军事上,具有很大的军事特征,战备优良,包括军马、弓箭等,特别是与马镫的采用使他们直立战斗③游牧经济规模大,游牧民族
王朝交替:查士丁尼时代( 527-565 )得到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1)内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镇压尼卡起义,组织力量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建立专卖制度。
希拉克略王朝( 601-711 )希拉克略推进军区制改革
伊苏里亚王朝( 717-797 )立奥三世成立,从726年开始在各军区军事贵族的支持下,开始了神像破坏运动
马其顿王朝( 867-1056 )拜占庭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
康宁王朝( 1081-1185 )普罗尼亚制的推进
安基鲁基王朝( 1185-1204 )
拉丁帝国( 1204-126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国家
帕列奥洛戈斯王朝( 1261-1453 )米哈伊尔八世建立,1453年在奥斯曼土耳其被毁灭
占领帝国:领土包括欧洲巴尔干半岛、爱琴海群岛、亚洲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上游、非洲埃及和利比亚等
长期持续的原因:①优良的地理位置②独特的经济结构,农业生产以所有者农业和自由小农为主体,西方奴隶制大地产危机影响不大,保证农业繁荣,城市多,工商业繁荣③长时间有效的中央集权统治
封建化的优势:拜占庭的长期延续,使国家政策在封建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封建制度是在原来奴隶制帝国国家机器的发展中形成的。
三次运动:巴高达运动:公元269年,高卢地区爆发的下层人民起义,起义者有奴隶、所有者农、农民,他们组建军队占领城市,控制农村,杀掉富豪,分田,建立自己的政权,脱离罗马帝国
作家运动:公元4世纪30年代,北非爆发的下层人民起义,阿格尼斯特意为士兵、奴隶、所有者农、农民团结聚集,要求社会平等、财产共享,彻底破坏罗马奴隶制的统治,他们占领奴隶庄园,债务
破坏圣像运动: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立奥三世在各军区军事贵族的支持下,反对圣像崇拜,实际上是剥夺教会土地财产的圣像破坏运动,运动的各个阶段:
①利奥三世从726年开始宣布反对圣像崇拜,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圣像破坏运动
②在君士坦丁五世在位( 741-775 ),圣像破坏运动达到了顶峰
③伊琳娜女王于787年召开尼西亚宗教会议,谴责破坏圣像运动,宣布恢复圣像崇拜,运动的第一阶段宣布结束
④ 813年,立奥五世即位后,圣像破坏运动兴起,进入第二阶段
⑤ 843年,特奥多拉宣布恢复圣像崇拜,结束了长达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但皇权高于教权的几乎不动摇,封建化进程迈出了一大步
两次起义:尼卡起义: 532年君士坦丁堡下层人民发动的反专制、反贪污、反苛性税起义。 君士坦丁堡的人们在赛道上支持不同服装的车队,形成青党和绿党,青党主张中央集权,信奉东正教,上层许多元老贵族和地主,绿党主张地方自治,片面派,上层许多富人和高利贷 起义者喊叫尼卡(希腊语“胜利”),因此被称为尼卡起义。 起义的目的是反独裁、反贪污、反苛税,他们释放了犯人,拥立了新皇帝,最后查士丁尼用阴谋手段受到了血腥的镇压。
托马斯起义:反对821-823年在小亚细亚爆发的拜占庭帝国统治的农民起义。 由于领导人是托马斯的故名,拜占庭帝国自9世纪以来阶级矛盾加剧,城乡居民以各种形式抵抗封建压迫,托马斯起义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起义领导人根据人民意志,废除苛捐杂税,抢夺贫困,参加者以农 起义者得到保罗派的支持,起义军包围了君士坦丁堡一年多,最终在政府的分化崩溃和对外援助下被镇压、起义,可以阻止拜占庭封建化的过程。
一区一制:军区制: 60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适应战时的需要,保证军队的兵源,筹措军费。 全国开始推行军区制。 即,在军区代替行省,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各区的军事长官一人两人,兼任民政,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国家给予为军役服务的自由农民世袭领土,他们平时经营农业,战时出征,
普洛尼亚制:拜占庭科穆宁王朝为协调封建主每个人的利益而推行的土地制度,又称“监督制”或“恩准制”,政府将国家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为公职贵族的监领,享受终身领土上的租税,不得世袭,监领 监领地成为封闭性强的封建大地产,普罗尼亚制确立了封建制度,但也是离心力的温床,加剧了帝国的分裂割据。
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汇编式法典。 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词汇篡位》《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 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立陶宛主持。 法典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帝位,强调君主权,宣扬皇帝的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本系统完善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础,对欧洲各国的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
拜占庭文化的优势:拜占庭文化的优势:①拜占庭帝国中浓厚的希腊文化自古流传,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②拜占庭文化深受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影响③拜占庭文化中基督教的烙印
查士丁尼时代的文化:文化上是“第一个黄金时代的美称”、历史学家普罗考修斯的“战争”、“秘史”、“建筑”、地理学家科斯马斯的“基督世界地志”、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文化:“黑暗时代”,西奥多,约翰是圣像崇拜的代表人物,数学家利奥卓越。 凯撒巴达斯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高等学校,开设了7门课程,引进异教时代的“七艺”进行教育(语法、修辞、辩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马其顿王朝时代的文化:“第二黄金时代”是世俗文化和神学因素的结合,沃提乌斯为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大的大学者是君士坦丁塞浦路斯
康宁王朝和安吉尔王朝的文化:“晚期文化”,狂热地追求和模仿希腊作品,“夸内兄弟”
凯撒巴达斯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高等学校,开设了7门课程,引进异教时代的“七艺”进行教育(语法、修辞、辩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责任:张榱)
越来越多的新闻请访问:新浪研究生频道新浪研究生院官方微博
特别是根据各方面情况的调整和变化,新浪网提供的所有考试新闻都可以参考,所以考生请根据权威部门发表的正式消息。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要闻】历史学考研之世界史必背知识点:拜占庭文明
地址:http://www.jycdb.com/jyjy/1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