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6字,读完约6分钟

■故事1 :与女性结婚移民10年还是想家■故事2 :孤独5年成就奥运会冠军李东华

■故事3 :为补助金和学位保护日内瓦

是职业关系吗,和人聊天已经成为本能。 来瑞士两次,除了采访、记录见闻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和人聊天的。 其实话题很重复,中国文化在海外怎么进化,瑞士又有那些风土人情吗? 离开家乡的中国人在异国生活怎么样? 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采访后,我把这些形象结合起来做了一幅画。 瑞士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为了学位,为了爱,为了不同的目的,多个中国人来到这里,对他们来说,和每天忙碌的你一样,奋斗永远是生活的主题。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移民十年还是想家

我们的第一站是瑞士小镇鲁岑,导游是陈先生,是台湾人,个子小,总是用温柔的眼光看人,看起来很年轻。 她告诉我们,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没人相信。 陈先生年轻的时候在英国学习,认识了现在的老师,和人妻结婚,移居瑞士。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陈先生会说流利的普通话、英语和德语。 她对我说:“这是最后的导游。 我从明天开始辞去这份工作去美国企业上班。 ”。 因为“有更大的迅速发展”,陈先生选择了新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新工作只有半天,她下午可以在家为老师和孩子做饭。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瑞士不是移民国,在街头有时可以看到通过嫁妆移民到瑞士的亚裔。 这里很富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相信通常幸福的女性手中握着魔法石。 那就是爱。

陈先生在瑞士的生活已经很富裕了,丈夫爱她。 她离家多年,说她非常想家。 分手时,陈先生把我发给她的纪念徽章分开在衣领上,说现在特别想做两件事。 一个是回台湾看妈妈,另一个是和丈夫的孩子一起去北京旅行。

■在雪山下遇到体操冠军

从卢塞恩开车大约两个小时,我们就到了铁力士雪山。 在山下,我们意外地遇到了奥运会体操冠军李东华,一看到我们,李东华也兴奋地挥手,我们马上围了起来。

许多瑞士人通过李东华认识中国和中国人。 1996年,李东华代表瑞士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体操鞍马冠军。 这使时隔45年夺得世界体操冠军的瑞士人高兴,将李东华尊称为“英雄”。 其实,英雄后面有血也有泪,李东华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李东华是四川人,16岁被选为中国国家体操队。 1984年的训练中,严重打击,切除了脾脏和肾脏。 1986年,李东华双脚跟腱在比赛中又断裂了,在1988年的训练中,不幸再次降临到李东华身上,他从双杠上失手,头接触地面,严重挫伤锁骨和脊椎。 不管多么痛苦,顽固的李东华一直在训练,参加比赛。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因为我和瑞士姑娘结婚来这里”李东华说:“瑞士美丽富裕,但一切都不像天堂,刚来这里,我几乎没有一切,除了妻子。”

根据瑞士政府的规定,李东华必须等5年后入籍瑞士参加国际比赛,为了维持生活,他上午搬大型汽车轮胎,洗车,挖马路,当油漆工,下午和晚上多次练习和学习体操 在自己当教练的艰苦条件下,整整五年都坚持了很孤独的训练。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终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李东华以29岁的“体操高龄”实现了奥运会冠军的梦想。 李东华创造的奇迹在奥运会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获得奥运会体操冠军后,李东华太太还为他生了女儿。 妻子和孩子的时候,李东华很兴奋,他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想做体操。 妻子一直默默地支持他,整整五年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信念。

辛苦为李东华赢得了荣誉和尊敬,现在他定居在卢塞恩,担任铁力士索道总企业等多家企业的形象代表。 在雪山上,很多员工看到李东华,非常礼貌地跟他打招呼,有些游客认出了他,拉了他的签名。

李东华很亲切,义务为我们开始导游,不管去哪里,都用四川普通话向我们解释,多次带我们去雪山危险地带,被管理者“警告”,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后,他赶紧下山,下午飞行

■瑞士博士让中国人读了

在日内瓦,我应邀参加了中国留学生的聚会。

20多人忙了一天,买东西,做饭,炒中国菜。 有些人去参加派对,有些人去参加牙祭。 总是刚上新鲜料理,很快就会被抢走空。

晚会的主题是欢送一位叫“赵先生”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如果有人回去了,通常会举行这样的派对,联系感情,目送为祖国服务的留学生。 老赵30多岁,学习医学,是北京人,公司送他去日内瓦进修了一年。 小赵家和孩子都在北京,所以学习一结束,就早早定了机票,等着回家。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派对上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成人学生,30岁左右,基本上在日内瓦读博士和硕士。 还有几对夫妇去瑞士留学,带着孩子。 他们似乎瑞士人不是博士学位,特别是辛苦的专家。 就像机械、化学、电子工程等理工科专家一样,很多亚洲人都在读。 这些专家中的中国学生比较多,容易申请奖学金,而且瑞士人工作认真,读完书取得最后学位也是很辛苦的事件。 博士毕业后容易就业,但如果是硕士或学士学位的话很难就业。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学习化学博士的北京女孩说每个月可以从学校领取5000瑞郎(合25000元左右)的补助金。 这个数量是物价非常高的瑞士,不是巨额的,但满足生活需要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北京女孩告诉我,现在每天的任务是做实验,一次翻,一次又一次。 她说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瑞士的科研条件非常吸引她。 虽然不怎么介入学校博士学生决定的实验计划,提供一流的设备和器材,但是最终学习结束后,依然得不到一定的研究成果,不能说是过去,不仅影响毕业,还影响就业,所以压力很大。

【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晚会上,留学生们大谈国内电视剧,请赵先生发CD,听了关于北京的所有消息。 很多人谈论的是奖学金和持续深造的问题,硕士学位的人纷纷询问博士学位专家和导师,大部分人说想读博士学位。 他们说读博士意味着找工作比较容易,在读书中获得稳定的收入。 难怪瑞士人对我说:“亚洲人读书很好,中国人读书更好,会把瑞士博士全部读完。” 郭载婷)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要闻】中国人在瑞士:富裕国度中的奋斗故事(附)

地址:http://www.jycdb.com/jyjy/1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