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64字,读完约12分钟
通过姜建清的简历,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从出纳到董事长的所有业务管理岗位。他执掌工行16年,经历了中国银行的“技术破产”(报价601988,买入),从股改上市到发展的“黄金十年”。
"经营商业银行就像跑马拉松."当江建清被提起时,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这句话。这不是一个暂时的比喻,而是姜建清掌管工行16年职业生涯的精髓。
5月31日晚,中国工商银行(报价601398,BUY)宣布董事长辞职,这位倡导“马拉松”精神的银行家结束了他在工行的“长跑”。根据公告,姜建清因年龄原因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通过姜建清的简历,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从出纳到董事长的所有业务管理岗位。他执掌工行16年,经历了从“技术破产”到股改上市,再到“黄金十年”的发展历程。
工行从一家亏损银行到“全能银行”的发展历程,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江建清不仅是参与者,也是改革家。然而,对于资产已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的宇宙旅行社及其掌舵人姜建清来说,历史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喘息的时间。
经过快速发展,银行业进入平台期,各方压力日益增大:受经济“三相叠加”因素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继续承压;受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应对时代和行业的巨大变化?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老大哥”,工行正试图找到答案。目前,国际化发展、一体化运营和互联网金融齐头并进,成为工行突破转型的新引擎。
“宇宙之旅”的诞生
新世纪伊始,中国银行业积累了大量坏账,被贴上了“技术破产”的标签。在此期间,银行业希望重组,最重要的是消除“旧账户”。清理不可消化的资产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主要工作。
江建清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负责工行的,他面临着“硬仗”。首先是不良贷款的解决。虽然从1999年到2000年,工行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4077亿元的不良资产和转换债务,但不良贷款率仍然很高。数据显示,2000年底,工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34.43%。
2000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召开了党建工作会议,这也是江建清担任行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行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效率、质量、管理、创新”,并决定三到五年是工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今年年底,工商银行把2001年定位为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一年,并决定打三场大仗:“确保新增贷款质量,遏制现有贷款恶化,盘活消化现有不良贷款。”
两年多后,截至2004年底,工行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8.99%,比1999年47.59%的峰值低28.6个百分点。自1999年以来,工行新增贷款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6%以内。
此外,精简原有机构和人员,调整总行和分行内部设置,全面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拓展优质业务市场,推进跨国经营和多元化经营,使工商银行在2000年连续6年扭亏为盈。截至2004年,工行境内外机构营业利润达到746亿元。
2003年,新一轮银行改革拉开了序幕,这次是股改和上市。过去,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都有样本。中国工商银行于2005年正式开始股权分置改革,高不良贷款仍然是一个沉重的羁绊。最后,工行剥离了2460亿元的损失资产,转移了4590亿元的可疑贷款。
姜建清表示,金融重组后,工行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长期困扰工行发展的资本不足和不良资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截至2005年底,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4.69%。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工行轻而易举地走上了这条路。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在中国同步上市。当时,此次上市创下了28家的新纪录,被称为“世纪ipo”。上市当天,工行的总市值排名全球第五。
政策和业务平衡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和大型商业银行的上市,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银行基础规模快速积累的十年。在此期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净利润快速增长。
银行信贷资产的快速扩张被认为是银行业“黄金十年”的基础。“工行成立后的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信贷拉动和规模扩张的特点,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相适应。”江建清这么说。
“面对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的需求,银行运营商也需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与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之间取得平衡。”江建清不止一次在公开演讲中说。
作为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最直观体现是信贷的发放。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贷款十年平均增速高于15%,十年累计贷款增长3.3倍。特别是在“4万亿元”的特殊时期,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大幅增加。
根据常识,工行作为大型国有银行中最大的银行,在特殊时期可能不得不承担更重的“政策任务”。从工行的实际运作来看,它也在政策需求和商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应对危机,以2009年和2010年这两个被称为贷款飙升的特殊年份为例,对这两年五大银行的信贷增速进行粗略比较,发现工行的信贷增速并没有明显提高。
根据wind的统计,《中国商报》记者报道,2009年中国工商银行是五大银行中信贷增速最低的,为25.3%,中行的增速高达48.97%,农行和交通银行的增速分别为33.48%和38.44%,建行的增速为27.04%。
就在江建清辞职的消息传出之前,他发表的一篇文章还在讨论建立信贷增量与存量并重的管理机制:“虽然目前的‘盘活存量’经常被提及,但公众对货币信贷供给的关注仍主要集中在信贷增量和增长率上。”
江建清说:“要适应经济质量提高和金融服务效率提高的新要求,必须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信贷管理从“再增量”向“增量与存量并重”的转变,最终建立“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目前,银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加。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3921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11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比上季度末增加0.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18个季度上升。净利润正加速进入“零增长”时代,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工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工行总资产为22.88万亿元,同比增长3.0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47.64亿元,同比增长0.59%。同期,工行不良贷款为2046.5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6%,拨备覆盖率为141.21%。
“对于工行这样的国内金融航母来说,‘船难掉头’,我们不能等到市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后才考虑调整,但我们必须及早规划。”江建清说道。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如何应对工行这艘航母也是江建清接班人最迫切的问题。
“金融航母”出海
尽管工行早在2007年就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但从其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工行仍远未成为真正的国际银行。
要“出海”,中资银行需要设立网站、铺路、拓展海外业务网络,为业务国际化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常见的选择方式:一是独立申请代表处,海外分支机构和支行;第一,海外金融机构的并购。
自1992年中国工商银行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海外代表处以来,其国际布局选择了自主申请和并购的“两条腿”战略。
姜建清表示:“仅仅为中国人做一些海外业务,还远远不是一家本土银行。”相比之下,M&A投入产出快,可以直接获得网络、客户等本地资源,这使得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变得容易。
在过去的24年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16次海外并购,全部成功。通过独立申请,工行已经建立了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网络,由400家海外机构组成,牌照齐全,运营高效。
姜建清在工行任职的16年间,工行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据公开信息显示,工行海外总资产从2000年到2014年增长了64倍,去年年底达到2360亿美元,海外净利润同期增长了87倍。
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工行海外机构总资产接近2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税前利润1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一增速是全行利润增速的18倍,国际化发展作为工行“新引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截至2015年底,工行海外机构总资产达到2798.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38.34亿美元,增幅18.6%。报告期税前利润为3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
截至2015年底,工行集团海外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达到8.2%。
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工行也从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进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行列,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新宣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四大银行——工农兵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被列入名单。
然而,近年来,中资银行在海外机构数量和整体布局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海外资产、收入和利润的整体比例来看,包括工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仍远低于大型国际银行,五大银行近一半的海外机构仍集中在亚洲。
从数据来看,在过去8年中,五大银行的平均海外资产、收入和利润分别占8.09%、6.12%和6.30%,而花旗银行的相应值分别为60.29%、50.59%和50.32%,汇丰银行的相应值分别为48.36%、62.35%和69.05%,约为前五名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也给银行的全球经营带来了挑战。工行2015年业绩数据显示,海外机构客户存款下降,年末客户存款达到867.58亿美元,同比下降56.91亿美元,同比下降6.2%。
创建另一个电子工行
告别“黄金十年”,银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既有内忧外患。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深入,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日趋严格,国内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着管理模式、业务运营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的变化和冲击。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过去依靠信贷扩张和分散收入来实现增长的传统商业模式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迅速崛起,以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和大数据信用报告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服务机构正在不断冲击传统银行的存贷款核心业务,并“分化”银行用户。
面对互联网金融改革浪潮的冲击,2015年3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品牌“电子工行”及其主要产品,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电子联盟即时客户服务平台”和“电子银行直投平台”三大平台。
仅仅半年后,e-ICC 2.0的升级版立即出现了。工行的目标要求是三个平台(“电子采购”、“电子链接”和“电子银行”)和一个中心(网络金融中心)拥有1亿多客户,交易量应在市场上名列前茅。
根据最新数据,工行改造互联网金融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涵盖b2c、b2b和b2g(集团采购)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例,用户数已超过3000万,去年第一个完整业务年的交易额超过8700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平台。
工行的目标是在这三个平台上形成一个十亿美元的客户群,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融资银行。
然而,对于工行激进的自我革命,外界有着无尽的疑问:这种明亮的数据是这种变化的结果,还是它有加速用户迁移的错觉?大银行的转型是表面的,还是真的改变了?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老牌大银行如何竞争?
姜建清认为,网络金融并没有脱离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属性,而只是载体、渠道和实现手段。金融机构对金融本质的渗透和把握是在经济周期波动和市场变化的严峻考验中逐步形成的。这种内在力量是银行发展网络金融的独特优势。
“当今世界的变化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变革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成功应对变化的方法是主动改变。”在2015年9月的品牌发布会上,姜建清提到了电子工行从1.0到2.0的成长思路和理念。
互联网金融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大象能否跳舞”还有待时间验证。商业银行转型的“马拉松”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如何带领这22万亿元的“宇宙之旅”继续加速运行,是留给江建清继任者的最大命题。
根据工商银行5月31日发布的公告,原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将接任工商银行董事长一职,同时辞去行长职务。在新总统就职之前,易会满将代表他行使总统的职权。目前,工行行长的继任者尚未确定。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一代银行家姜建清:执掌工行16年 历经银行业黄金十年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