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7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失去了精英人才,这是中国公民外交、公共外交和国际影响力的损失。

6月18日凌晨,77岁的外交官吴建民在武汉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各界对他的国家的损失深感痛惜。

吴建民一生履职丰富,拥有多种称谓,但至今仍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称谓——吴大使和。

他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和热爱工作

吴建民是前驻法国大使、前外交部发言人、前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法语翻译。此外,他还曾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发言人。

1939年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71年,吴建民成为第一个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工作人员。

在他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从2003年到2007年,他是第一个担任这一职位的亚洲人。

目前,一位中国驻外外交官向《中国商报》记者回忆说,吴建民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时,他的办公室在外交部旧部的一楼。每当周末或深夜去部里,他都能看到吴建民在学习。

随着时间的积累,吴建民在1998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期间,外交官的声誉达到了顶峰。由于他对中法关系的贡献,2003年,他被希拉克总统授予荣誉勋章。

6月18日,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致悼词说:“得知吴建民大使不幸逝世,我深感悲痛。法国人民失去了一位认识法国、为法中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朋友。”“吴大使是我的老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深刻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表达对老院长的怀念,外交学院学生会18日自发举行了吴建民老院长追悼会。

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写道,吴建民大使的突然逝世是中国外交的巨大损失。“吴大使是一位智慧、优雅、正直的杰出外交家。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素质,退休后仍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努力工作。”

一位中国驻外外交官说:“吴建民大使一生辛勤工作,激励了许多人。晚年不要闲着,不要争,不要说,不要写,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要为国家和人民担心。”

用言语和行动说话从来不需要手稿

吴建民通过实践和积极行动激励了新一代中国年轻外交官。

吴建民特别愿意和年轻人交流,关心他们的发展。年轻人经常被鼓励提出新的想法,说实话,说实话。

许多长期与吴建民共事的外交官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吴建民大使的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仍然影响着他们。

在吴建民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大使期间,张国斌担任使馆馆长。20世纪90年代,张国斌在礼宾部遇到了吴建民。1999年,他被派驻到中国驻法国马赛总领事馆,并于2000年调到法国大使馆。直到2003年7月,吴建民在他的任期结束后回到了家。

回国后,张国斌和吴建民一年聚两三次,即使在国外,回国后仍会团聚。

“吴大使身上闪出的东西太多了,我怎么也学不够。”张国斌说。

张国斌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吴建民大使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从来没有见过他在节假日休息。

张国斌记得最深刻的是,一周,一日三餐有21餐。吴建民在使馆安排了19顿饭,在那里他与国内来访的代表团吃了饭并交换了餐,另外两顿饭是应外国朋友的邀请在使馆外吃的。

张国斌说,吴建民大使抓住了当时了解国内情况的每一个机会:当地经济如何发展,是否有必要与法国合作,哪些机构希望与法国取得联系,等等。

张国斌回忆说,交流非常细致,有时代表团团长会出汗。

吴建民大使在宴会上随身带着笔记本和钢笔。重要的事情和数字会一个一个写下来。交流中的许多数字和例子后来成为吴建民大使讲话的材料,非常方便。

张国斌说,吴建民在讲话中从来不拿稿子,他的心就是稿子。演讲中有几十个数字,也是脱口而出的,这是长期训练和积累的结果。

在法国大使馆工作的前外交官徐波也对此印象深刻。徐波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吴大使是以言传身教,告诉他们中国人说话不要带稿子,下面的人看了也不感兴趣,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我现在说话,也不拿手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徐波说道。

在徐波的眼里,吴大使一直是那么的优雅、温柔、潇潇,永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中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缺失

事实上,吴建民晚年仍是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智库外交中最活跃的外交家。

他曾在中国和中国新智库全球化智库担任顾问,主要研究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和国际化人才。

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王表示,他对吴大使的逝世感到意外。中国失去了精英人才,这是中国公民外交、公共外交和国际影响力的损失。

“17日下午,他和我们在一起。欧美校友会在北京召开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吴大使前来祝贺。因为他要去武汉赶飞机,会议安排他先发言。吴大使主要谈了对青年的寄语和海归青年的期待。王对说道。

吴建民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外交家和杰出的中国外交代表。外交经验丰富,精通多种语言。王说,吴建民大使非常希望在他去世前把中国的退休外交官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充分发挥余热,比如培训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打交道,帮助企业开辟走出去的道路。

吴建民还担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顾问,马芸、刘传志、、于、刘永好等民营企业家也是该俱乐部成员。在他的一生中,他带领企业家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公共外交。吴建民还多次出席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绿色公司年会。

上一次吴建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时,外交学院内部交流的原始发言出现在互联网上——它提到《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极端的文章,这引发了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争论。

在所谓的“鸽派”和“鹰派”的激烈对抗中,更多的中国人对中国外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正在欧洲出差的胡锡进18日在微博上写道:“得知吴建民大使一大早就死于车祸,我很震惊...我和吴大使有过一次争论,但我认为,多种观点并存是中国社会最宝贵的积极因素之一。愿已故的吴大使一切顺利。”

王对记者说:“吴大使思想开放,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知道如何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的意见和声音。”

一些评论家认为,对社会而言,吴建民代表着向世界睁开眼睛的智慧和不后悔的知识分子的良知。简而言之,我们需要的是和平发展,而不是对抗和战争,改革和开放,而不是保守和封闭,让中国社会在发展中提升文明,而不是陷入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狂怒和傲慢之中。

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悼念吴建民时说,实际上,外交是复杂而简单的,无非是如何与外国人沟通交流,为国家赢得更多的朋友,减少对手。这不仅会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生活在和平之中,还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更多的好处。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开放理性看世界 这理念贯穿了吴建民的外交生涯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