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6字,读完约4分钟

一个

Ppp模式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首先采用的一种新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模式。第一个p是政府,第二个p是私人资本投资,第三个p是合作。在我国,ppp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被用于公益事业(包括准公益事业),但第二个P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真正的民间资本投资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民间资本有顾虑,认为投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变量太多,不仅不能保证长期利益,也不能保证本金的回报。因此,在中国实施ppp模式时,第二个P主要是国有企业,这已经成为中国ppp模式的特点。

厉以宁:论PPP模式在中国境内的推广

中国与国际惯例的另一个区别是,在世界范围内,ppp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将转入第二阶段,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其转变为股权清晰、自主经营的股份制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后,政府投入的资本可以增加或减少,也可以保持不变,而民间资本将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前景进行评估,有可能不断投入新的资本,使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从趋势来看,在ppp模式中,只要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是顺利的,随着私人资本数量的增加,ppp模式的推广会更加顺利。

厉以宁:论PPP模式在中国境内的推广

虽然ppp模式在中国实施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在ppp的第二个P阶段,民间资本的观望态度相当显著,所以真正投入资本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第二,在建设阶段结束时,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仍然主导着真正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活动,私人资本并不多。这两个特点值得进一步分析。

首先,分析上述第一个特征,即为什么私人资本不愿意投资ppp项目?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因为私人投资者担心投资公益事业和准公益事业可能会亏本。私人资本不愿意投资ppp项目是可以理解的。这方面的主要对策是,通过IPO进入的ppp项目应该是阳光的,向私人投资者说明真相,告诉投资者风险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私人投资者的信任,让他们做出选择和决策。

厉以宁:论PPP模式在中国境内的推广

至于第二个特点,即建设项目完成后,企业将转变为一个标准化的股份制企业,在这个时候,它将广泛提供给私人投资者,私人资本将拭目以待,或停止。主要有三个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对策。

第一,和第一个特点一样,面对ppp第一阶段向ppp第二阶段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型,所有通过IPO进入的PPP项目都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让项目阳光明媚,向私人投资者说明真相,告诉投资者风险的程度,让他们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第二,由于ppp的第一阶段(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转向第二阶段,即当体制改革为股份制时,有希望的市场前景使有可能投资民间资本的企业跳投尝试。然而,他们的一个重要疑虑是,好的项目可能已经被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抢占,即使私人资本可以投资,它也只能起到支撑作用。所以他们仍然保持警惕,认为好的项目不是他们自己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竞争呢?

厉以宁:论PPP模式在中国境内的推广

第三,如果大项目和好项目都由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承包,那么私人资本可以进入可能主要集中在扶贫项目上的投资。在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中,扶贫项目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地方行政部门联系紧密,二是扶贫的切入点不如其他项目明确。因此,扶贫项目的吸引力有时是有限的,私营企业不一定愿意干预。

综上所述,ppp项目的标准化应该是中国的重中之重。私人资本有投资潜力。目前应该认识到的是,作为第二P,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者应该处于公平的地位,所有项目都处于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状态。只有这样,ppp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厉以宁:论PPP模式在中国境内的推广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