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01字,读完约18分钟

[亚太日报实习生特约记者王]采访地点是涂志云的办公室。你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墙上挂着的书法“壮志凌云”。 屠志云可以归为早期归国人员:1989年,他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的本科学位,后被航天部派往中国科学院学习;1991年,他获得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奖学金,开始出国留学。从1993年到1997年,他在美国个人消费信贷评级公司fico担任技术开发人员;2001年,他从美国回来创业。 当涂志云回到中国时,他发现他熟悉的美国个人信用体系不仅是空·怀特;在中国,甚至连真正的信用卡都没有,只有一张银行信用卡,它的贷款功能比个人储蓄账户稍微有限一点。 14年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人们把钱包放在各种银行卡里。毫不奇怪,信用卡消费已经进入了刷手机微信的时代。《亚太日报》特约记者杜志云在办公室接受了采访。图片/亚太日报实习生王晶 在涂志云看来,中国正在同时发生两件事,一是金融机构的动员和网络化,二是互联网机构的金融化。“双方同时发生,这两种现象统称为互联网金融,正是为了解决中国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下面是消费信贷体系的建立和管理。这是涂志云在美国时期从事的主要工作。2010年,他被列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千人计划”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始于2008年。这是一项由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计划,旨在围绕国家关键战略引进创业和创新人才。 2013年3月,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信用报告专业法规——《信用管理条例》;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信用信息业务的通知》,8家非政府组织获准涉足个人信用信息领域。 “信用检查”,意思是信用检查或验证。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信用信息产业开始起步,信用信息系统开始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上海信贷试点后,中央银行信贷信息中心集中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逐步形成。数据主要来自贷款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目前,央行信用信息系统已经为约8.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但只有3亿多人有信用数据,其余5亿人只有经济信息记录,没有信用数据。 涂志云表示,央行只能收集有贷款和银行行为记录的数据,这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一方面,有中国特色的民间金融行为,如地下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和融资担保等,往往包含大量的信用数据,但并不包含在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中。另一方面,许多人没有银行信用记录,但活跃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社会记录。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国,比如微信、微博和朋友圈,包括电子商务。很多人没有信用卡,但他们可以在网上买东西,并通过第三方支付。这是有记录的,这些数据还没有被中央银行的信贷中心收集。 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信用信息业务的通知》,8家非政府组织获准涉足个人信用信息领域。 涂志云认为,“发放8个私人信用信息许可证并使用私人信用信息机构的数据是有价值的。”这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中国的创新。美国没有这样做,中国可能会利用这一点。以创新的方式弥补与美国20年或30年的差距。” 根据《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的定义,所谓信用信息是指独立的、专业的第三方组织收集、整理、保存和处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人的信用信息,并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活动,是按照规则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 涂志云表示,美国的征信业已经成熟,属于私人征信体系的发展模式。征信企业或公司可以依法自由收取和管理盈利信用。 自201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使得信用信息更加商业化和开放。一方面,与传统数据相比,互联网数据范围更广、种类更多、覆盖人群更广,更有利于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另一方面,数据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隐私更容易被泄露。信息安全问题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焦虑。对此,涂志云认为:“中国的立法还比较落后,立法工作总是先来后站。我相信很快每个人都会觉得我们需要一部信用法,需要保护普通人的权益。为什么我们可以收集普通人的数据,哪些数据可以收集,哪些不能收集,等等。,都需要法律法规的定义,这也是下一步的工作” 但从美国回来处理“大数据”的涂志云说,“我个人认为隐私需要保护,但在现代社会很难保护。”基本上,我们都是透明的人,所以不要做坏事。不要触及某些底线。”(结束) ————————————— [亚太日报与涂志云对话记录] 亚太日报:作为信用报告行业的早期介入者,你能谈谈你在美国的相关经历吗? 涂志云:我很幸运。从1993年到1997年的四年间,在我从美国留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fico公司,我开发了fico score,这是fico公司的核心产品,用来给所有美国人的个人信用评分。分数范围从500分到900分。分数越高,风险越低。 所有美国人都有个人信用评分。根据分数,他们可以决定贷款的金额,利息水平和优先购买保险的程度。因此,个人信用评分是非常关键的,它影响一个人申请信用卡、贷款、保险、租房、找工作、找对象等。 亚太日报:这在美国对每个人都普遍吗? 涂志云:对。只要你用社保号(类似身份证)来查询,你就可以随时得到一个动态的分数。今天的分数不同于明天的分数,明天的分数是根据个人信用行为评估得出的,这很重要。在美国,有了这个分数,所有的角色都变得非常简单。申请信用卡或贷款不需要填写表格,只需检查分数即可。例如,你可以用600分申请信用卡,用650分申请贷款,用700分买房子。例如,在美国申请汽车贷款基本上只需要一分钟。选择一辆车,检查信用记录。如果记录良好,汽车可以直接行驶,一个月后会收到账单。整个过程非常简单透明。所有普通人都会有任何信用污点的记录,所以这是比较好的。 亚太日报:收集此类信息的依据是什么? 涂志云:美国的信用信息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三大征信机构(transunion、equifax和experian)和fico公司(fico Company)的3+1模式,负责收集信用记录。美国大约有20个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和规定可以收集什么样的信息,谁可以收集以及如何使用。条款非常明确。 美国负责收集信用记录的三大征信机构(transunion、equifax和experian)和fico公司的3+1模式。 这也是几十年发展的结果。早期,美国有数以千计的信用报告公司,经过市场合并和重组后,逐渐成为三大公司和其他几家小公司。打进三巨头的公司是虚构的。在美国,数据和评分是分开的,并进行检查。fico只计分,但不收集数据。fico评分有大约30年的历史。 现在,情况仍然如此。美国人非常重视他们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没有这个系统,他们基本上无法在美国移动,这在美国是一个发展过程。美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在早期,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的少数民族,如非洲裔美国人和南美裔美国人,有非常特殊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名字,他们可能得不到贷款,所以种族歧视非常严重。 后来,美国法律规定,种族、性别和年龄不能用来评估信用,即使这些信息可用,也不能用来做决定。一旦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变量被用于决策,这将是非法的。这项政策实施后,少数民族的贷款能力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这也是一个持续30多年的持续斗争、持续民主化和持续通过法律以确保少数民族和小微企业利益的过程。 亚太日报:你当时在菲科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涂志云:我在菲科公司开发了传奇的菲科产品,菲科乐谱是我自己开发的,非常困难。 亚太日报:开发此类产品主要需要哪些技术? 涂志云:一年内开发一个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技术。当时,美国有超过2亿个数据,样本收集需要两三百万个数据。如何采样和计算数以千计的变量和数百个最终模型需要精确的数据,因此过程非常复杂。 亚太日报:工作量听起来很大,那么开发这样的产品需要多大的团队? 涂志云:不算大。我们整个团队不超过十个人。这是一个非常保密的小团队。主要员工有数学、统计和商业管理背景。我们有专门的程序员给予相关支持。我们主要做建模分析,这是一个小团队。 亚太日报:你能告诉我们一些你的学术背景吗? 涂志云:我在大学时学过自动控制,基本上是计算机和工程。研究生毕业后,我学习了工商管理、计算机、统计、社会学、金融和经济学。在菲科工作了四年后,我去了斯坦福大学。基本上,我被洗脑了,我的想法改变了很多。斯坦福商学院的座右铭是改变生活、组织和世界。你很难想象如何改变,但事实证明我们一直在练习这三种改变。如果你改变了自己,你会想要影响别人,想要创新和创业,然后你可能会无形中改变你的生活、组织和世界。从1999年到2001年,我和我的斯坦福兄弟一起创业。当时,中国没有这样的概念。两三年后,我们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作为首席科学家,我负责算法和模型,当时我非常兴奋。 亚太日报:当你从美国回来时,你发现中国的信用报告行业处于什么阶段? 涂志云:我在2001年回到中国。回到中国后,我首先准备在上海创业。2003年后,我完全专注于中国的个人信用领域。起初,作为美国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环联征信所企业决策产品部大中华区首席顾问,我每个月都会在香港工作一周左右。然后,我发现在中国这个领域有一个空白人。 中国从2003年开始发行信用卡。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国际标准的信用卡。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大国是如何运作的。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借记卡,都是现金。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存在了,我们落后了30年。我意识到这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所以我一直致力于中国的个人信用和信用,在消费金融和个人理财方面做相关的工作。 大约在2004年,我负责帮助香港征信局(现为香港环联信息有限公司)研发新一代个人信用系统和个人信用评分,这是香港最早推出的系统。 中国最早的试点征信机构是上海信用评级,我也负责这个项目。招商银行第一个个人贷款、汽车贷款和住房贷款的数字模型(报价、咨询)是我开发的,于2005年交付。 这些都是促进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早期措施。我也学到了很多,见证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见证了信用评分和风险管理系统的逐步发展。当时,中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非常落后的,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 亚太日报:那么你是“千人计划”中唯一的金融信贷专家? 涂志云:这是我唯一不知道的,但却是第一个:个人信用管理领域的第一个专家。千人计划被认为是中国留学生的最高荣誉。我觉得它非常有趣。 亚太日报:最近,我看到八个非政府组织获准参与个人信用报告领域。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涂志云:首先,回顾一下中国信用报告的历史。中国首先在上海进行了试点。试点后,中央银行开始做信用报告。中央银行的信用报告中心现在占据了国家信用报告的中心位置,拥有超过8亿的数据,但是有真实信用记录的数据大约有3亿,其中超过5亿是空·怀特的。 央行只能收集贷款和银行行为记录的数据,而其他央行则不能,这是非常有限的。首先,我们不能收集民间金融的数据,这是中国的特点。与美国不同,美国没有私人金融。所有金融机构都有执照。美国的金融许可证是零,每个人都可以获得银行许可证。中国的银行执照是受管制的。因此,在中国,民间金融占金融的很大一部分。 亚太日报:在你看来,这些私人融资有哪些方面? 涂志云:地下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私人贷款、融资担保,这些所谓的表外形式尚未进入银行体系。它们有大量的数据,但不包括在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中。 此外,与美国不同,中国没有包括大量的社会数据,美国的金融数据足以评估个人信用和风险。 亚太日报:美国收集社会数据吗? 涂志云:是的,因为它的财务数据已经积累了30多年,已经非常发达了。如果没有财务数据,你应该努力积累。只要有数据,就会被包括在内。它非常精确,所以你不需要收集它。 但是在中国很少有人有财务数据记录,老年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信用卡。通常年轻人和中年人有信用记录是因为他们有信用卡,而老年人没有。 亚太日报:银行储蓄账户算吗?不,有钱并不意味着有信用,没钱并不意味着没有信用。中国很多年轻人没有信用卡,所以中国缺乏这方面的数据,超过5亿人没有信用记录。然而,没有财务记录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记录。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国,比如微信、微博和朋友圈,包括电子商务。很多人没有信用卡,但他们可以在网上买东西,并通过第三方支付。有记录,但是这些数据还没有被中央银行的信贷中心收集。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通过发放腾讯、阿里巴巴、平安、深圳鹏远信用信息中心等八个牌照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我们认为这些公司很有价值。腾讯的社交数据、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数据和平安的保险数据都很有价值。这是中国的特色和创新。美国以前从未这样做过,但中国可能会用这种创新的方法来弥补中美之间20年或30年的差距。它的意义就体现在这里。 亚太日报:你的意思是这些非政府组织也产生金融行为,但使用其他媒体或平台? 涂志云:是的,我们应该收集银行系统的财务数据和非银行系统的私人财务数据,比如社会数据、电子商务数据,甚至非银行系统的通讯数据。 亚太日报:是否有任何法律规定或保证? 涂志云:中国没有相关法律,只有一些相关的信用管理规定,所以中国的立法还比较落后,立法工作总是先有后有。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需要一部信用调查法,保护普通人的权益。为什么我们可以收集普通人的数据,哪些数据可以收集,哪些数据不能收集,等等。,都需要法律法规来定义,这是下一步。 亚太日报:这将影响许多人的想法? 涂志云:当然,有八家公司在获得信用许可后将开始相关业务。他们有大量的数据,每笔交易、保险和消费者朋友圈都会被记录下来,数据也会被收集起来。 亚太日报:这有点吓人! 涂志云:这有点吓人,但我个人认为社会发展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没有隐私。只要你想挖掘,什么样的数据都可以挖掘。例如,在20或30年前的美国,通过一个家庭地址的邮政编码,你可以基本上猜出你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牙膏,早上吃的是什么牌子的牛奶面包;现在,你可以知道你发了多少信息,和多少朋友聊天,在微信群里有多少朋友。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隐私需要保护,但在现代社会很难保护它。基本上,我们都是透明的人,所以不要做坏事和触及一些底线。总的来说,信用是有价值的,按照社会规则建立自己的信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美国,信用评分高、信用值高的人很容易获得贷款、购买廉价保险、租房、找工作和找对象。良好的信用会让你受益匪浅。相反,如果信用不高,你就不能借钱、买保险、租房、找工作或找对象,这是公平的。因此,信用体系是维护公平的砝码和标尺。 亚太日报:你认为“粉丝”是信用吗?例如,如果你有10,000个粉丝,那么20,000个粉丝会比10,000个粉丝更值得信任吗? 涂志云:是的,我们也会收集这些数据。当然,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应该收集起来。例如,如果一个人总是关注公共福利,他可能更有价值,比如总是关注老年痴呆症和失学儿童。 最终结果取决于数据。可能很多风扇都比较好,大的V型风扇也比较好。这些都是可能的,但仍不清楚。 从技术上讲,这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可以制定一些法律规定。 未来在信用报告领域可能会出现负面清单,例如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总而言之,立法工作仍然是一项后续工作。 亚太日报:如果我国发展到这一阶段,立法是否紧迫? 涂志云:是的,八个民间组织已经获得了许可证,很快就要开业了,所以人们会关注信用数据。其中一个大问题是异议,被申请人不同意征信机构的报告,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亚太日报:美国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杜志云:美国有一个非常标准的解决异议的程序。同样,在中国,如果有异议,可以由备案单位和相关金融机构解决,也可以由中央银行解决,或者将来可能会有一个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接收客户的异议,并与相关金融机构解决。也可以重新考虑甚至上诉。总之,一旦你进入系统化的信用报告行业,就会有许多保护消费者的规则。 亚太日报: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概念和实践上都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涂志云:互联网金融是一件大事。中国有6亿移动用户,市场巨大。不到2亿人有信用卡,超过4亿人没有信用卡,还有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因此,中国同时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金融机构的动员和网络化,二是互联网机构的金融化。这两种现象统称为网络金融,正是为了解决中国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这些要求是,有超过4亿人没有信用卡,而有超过5000万小型和微型企业,其中95%没有得到服务。因为我们不能依靠现有的银行系统来服务,我们必须走网络金融之路,所以网络金融可以真正让中国成为一个金融强国。 今年,有两件事值得关注。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伟忠银行贷款仪式。伟忠银行使中国阔步前进了30年,实现了30年前在美国实现的无网点金融服务。 最近,八家非政府信用报告机构获得了许可证,这推动中国前进了30年。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中国弥补其在传统金融和信贷报告行业发展的落后。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完成美国在30年内完成的道路,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亚太日报:据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对传统金融产生巨大的挑战。你怎么想呢 涂志云:银行肯定会受到相关影响,但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现在,网络金融和传统金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如果传统金融不改变,其未来的功能将变得越来越弱,互联网金融将变得越来越强,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目前,它们有协同效应,它们结合在一起能真正造福国家和人民。(结束)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海归涂志云:中国式创新欲弥合与美国30年金融业差距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