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8字,读完约8分钟

我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当代经济学基金会“2016中国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并热烈祝贺两位获奖者获得这一荣誉。

首先,我想说的是,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决定将“2016中国经济学奖”颁给两位教授,钱颖一和徐程刚,以表彰他们对转型经济中政府和企业激励机制研究的贡献。这个决定是恰当的,也完全符合我所熟悉的许多经济学家的期望。

强烈的职业精神

在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由于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还远未完成,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经济学家也在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希望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解决问题。无论是钱颖一教授还是许程刚教授,都是这一批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无论是过去推动改革发展还是现在扫除障碍。因此,他们的获奖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授予他们的奖项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功劳,也是对为改革做出专业贡献的经济学家的肯定和赞扬。

吴敬琏:经济学家要这样分析问题  才不会缺乏深度

在我看来,钱颖一和徐程刚的学术研究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值得称赞和效仿。

第一个特点是他们都有强烈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或敬业精神),遵守经济学的学术规范,不懈追求职业完美。

他们都受过严格的经济培训和深厚的专业教育。然而,在此基础上,是否坚持职业化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

对任何科学家来说,在论证过程中有清晰的概念和逻辑规则是必要的。大家可以看到,应毅和程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但是除此之外,经济学还有一些特殊的专业要求。由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系统,有必要运用科学实验的控制分析方法,从复杂的现实中提取最本质的因素,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过去的三百年里,经济学积累了大量的经济智慧,形成了一系列被称为“模型”和“定理”的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描述,但它们为分析现实世界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基准或参考。

研究经济学需要掌握原有的基础理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观察现实,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正如应毅在《理解现代经济学》(2002)中所说,经济学家在研究问题时,头脑中一定要有几个参照点和参照框架,这样在分析问题时就不会零敲碎打,缺乏实践性,缺乏主线和深度。

然而,在中国,人们往往误解为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知识只来自于他自己的个人知识,往往没有基本的理论。

这种没有参考点和参考框架的讨论,因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通常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公众是对的,妇女是对的”,“这是对的和错的,另一个是对的和错的。”

不要停止担心

我第一次与程刚讨论这个问题是在1993年。当时,他刚刚在海南参加完美国经济协会年会后回到北京。在那次会议对证券市场的讨论中,国内经济学家分成了两组:一组说,根据arrow-debru一般均衡模型,只要市场自由化,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有效均衡,所以中国股票市场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没有自由化;另一个学派说股票市场已经自由化,但它处于混乱状态,这表明arrow-debru一般均衡模型是一个脱离现实的错误模型。

吴敬琏:经济学家要这样分析问题  才不会缺乏深度

程刚认为,如果许多经济学家知道这种状态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那么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就值得担忧。当然,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经济学家,程刚不会停止担心自己。他尽力改变经济研究不尽人意的状况。

为此,他不断发表文章和演讲,从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出发,探讨证券市场的特点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2002年,他还写了一篇题为《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的讲座,全面探讨了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后来,我把它发表在2002年7月出版的第一期《比较》杂志上。

在这次演讲中,他深入探讨了阿罗-德布鲁姆的一般均衡模型、莫迪的格里亚尼-米勒定理、科斯定理、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贝克尔-斯蒂格勒的司法制度最优威慑理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准”和“标尺”的意义。中国人喜欢把类似的定理描述为不受人类意志支配的“定律”。然而,正如程刚所指出的,它们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描述,而是为分析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基准和尺度。例如,arrow-debru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在完全信息和无交易成本等严格假设下建立的理论模型,通过比较基准模型和现实,可以发现新的因素,提出新的理论。

吴敬琏:经济学家要这样分析问题  才不会缺乏深度

后来,我所有的博士生都要求他们在第一堂课上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和钱颖一教授的文章《理解现代经济学》。

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程刚和应毅不仅对经济学的专业规范进行了很好的探讨,而且在研究工作中严格遵循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关于为什么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中国民营经济能够突然崛起并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衰退,而是繁荣起来,这是全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私营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没有在苏联的改革环境下发展,却在中国脱颖而出。然而,许多个案研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程刚和应毅从制度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最重要激励的角度比较了苏联和中国改革的不同制度环境,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不同的:m型等级制度和非国有部门的进入/扩张”(转型经济学,1993年6月,1(2),页135-170)。本文以苏联式的u型(单一型)国有大公司为基准或参照系,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他们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虽然仍然保持着一个大的民族公司的特征,但随着1958年以后的分权,中国的大的民族公司不是u型,而是一个具有多部门形式的大公司。

在这种经济中,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不同于整个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且有激励措施来帮助地方企业发展。这使得空.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我觉得当时的中国与其说是一个M型大公司,不如说是一个H型大公司,但指出中国经济在改革初期和苏联改革时期的制度特征,给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来回答为什么中国的改革不同于苏联和东欧。

吴敬琏:经济学家要这样分析问题  才不会缺乏深度

提出一个理论需要勇气

在我看来,他们的第二个可贵之处是他们伟大的理论勇气。

将基准参照系与现实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因此我们需要修改或放松假设,并提出进一步的理论解释。因此,有必要挑战原有的理论和观点,包括主流理论、社会上流行的观点,甚至是我认为正确的理论。这需要勇气。

我认为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程刚的分权专制制度理论。长期以来,地方分权和地方政府主导的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体系。

程刚在研究了中国改革的全过程和面临的问题后,完成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制度基础》一文,提出了分权集权制的理论,并对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进行了制度解释。

程刚认为,分权威权主义是中国创造区域间竞争的最基本的制度结构,是区域竞争和区域实验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这一制度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和信息问题,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并带来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超出gdp范围的社会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区域竞争失去了解决激励问题的有效性,反而成为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由于各级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经济资源,腐败已经成为分权专制制度的痼疾。程刚认为,为了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彻底改变这一制度。

由于这一制度与许多机构和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密切相关,提出这一理论需要很大的勇气,这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祝愿两位获奖者不断进步,为经济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是吴敬琏在当代经济学基金会“2016中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吴敬琏:经济学家要这样分析问题 才不会缺乏深度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