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6.86以下,创下8年低点。此前,人民币中间价下跌204点,至6.8495,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也是连续第8次上调。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人民币已经跌破了6.7和6.8的关键点,各界心中都有一个大问号——央行的意图是什么?人民币贬值的基本均衡是什么?
近日,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了第122届沙龙。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余永定发表了题为“8.11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讲。
余永定同意“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汇率长期大幅贬值”的观点。不过,他认为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但我们应该克服对贬值的恐惧,目前利大于弊。
“现在其他国家都在公开或秘密地拼命贬值,但我们几乎不贬值。如果人民币贬值,向海外转移资本的成本将会更高,这将抑制资本外流。”余永定认为,我们对汇率贬值影响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也是过分的。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大量的外汇储备,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率和一个非常有效的政府,它的汇率几乎不可能大幅贬值。
余永定认为,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后,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而不是与某种货币(如美元)挂钩,是有益的,这有助于保持中国的竞争力,不会因为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变动而引发麻烦。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包括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过去几年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给中国外贸出口带来压力。尽管中国已明确表示不会为了促进出口而让人民币贬值,但有必要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关涛也呼吁“没有只会涨会跌的货币,汇率会涨会跌,有利于吸收内外部冲击。”
管涛在他的新书《汇率的本质》中写道,印度最近表现出色并成为国际投资新热点的原因是,它在2013年经历了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股市00662),新兴市场的汇率弹性普遍提高,这也被认为大大提高了这些经济体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弹性。“作为一个开放的大经济体,中国应该有一个有限的内部平衡,把汇率政策作为次要政策,并把它恢复为一种政策工具,这是经济运行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2016年2月后,央行明确宣布实施“收盘价+24小时一篮子货币稳定”的定价机制。新汇率机制的成功在于它大大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可预测性。
今年10月以来,央行的市场干预明显减弱,人民币汇率波动越来越市场化。此外,最近的贬值主要是由外部因素驱动的。例如,英镑的突然崩溃导致美元被动走强,这给人民币带来了额外压力;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当选美国总统,市场情绪出人意料地强劲复苏,推动此前疲软的美元再次走强,加大了人民币回调的压力。
余永定说,汇率市场化的关键是不要在风暴暂时平息时失去推进改革的机会。
无独有偶,管涛在他的新书中也呼吁:“一定要克服有压力时不敢动、无压力时不想动的‘浮动担心’,抓住当前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汇率水平基本合理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相关改革。”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余永定:克服贬值恐惧症 人民币浮动利大于弊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