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7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监管严重制约了金融创新,那么这样的体系就没有生命力,就必须给空留有足够的空间来支持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22日在“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监管改革高层论坛”上说。他认为,金融监管改革应该朝着均衡监管的方向发展,即监管不仅仅是为了管理风险,更重要的是,为金融创新留有余地。

10月22日,由上海大学智库、同济大学财经学院和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监管改革高层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的战略规划。在中国金融业正在慢慢走向终结、2015年股市危机逐渐远离、互联网金融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新旧监管体系的无缝无风险对接?

吴晓求教授认为,如何促进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并根据结构性变革带来的风险特征,构建与大国金融体系相匹配的金融监管框架,是中国金融目前面临的两大任务。

金融本质上是一种供给,投资者和金融家都需要一种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创造一套可供企业和社会方便选择的多元化融资工具,这也是金融创新最重要的部分。目前,中国的许多金融法规将限制这种创新。

“金融创新以需求为基础,这将客观上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金融资产证券化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吴晓求说。吴晓求说。

他认为,随着证券金融资产比重的增加,整个国家金融监管的重点将逐步步入信息对称和透明监管。虽然传统的资本监管对银行和信贷金融基金仍然非常重要,但其比重将会下降。

监管政策的变化是基于创新后的结构性变化。吴晓求认为,类似英美的统一金融监管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仍是适度的,具有监管风险的分级监管功能。然而,微观结构的功能层面存在问题,公共监管设施需要从金融监管职能的角度进行调整和改革。

吴晓求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均衡监管。所谓的平衡监管不仅意味着管理风险,还意味着给空留下金融创新的空间。

同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石建勋表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业界的共识,但对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案、风险和路线图仍存在争议。石建勋教授认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一个改革的实验场。上海具备完整的金融要素,上海自贸区具备相对完整的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上海应努力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试验区。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吴晓求:金融监管改革要给金融创新留下空间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