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1字,读完约6分钟
不寻求全局的人不足以寻求一个领域。孤立地考察个体宏观偏好,从政策搭配的整体角度分析政策选择,更容易获得务实的收益。今年7月以来,中国经济的短期表现一直疲软,货币政策的走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的政策基调已被政府明确界定,而市场尤其关注“稳健”的严密内涵。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者之间存在“隐性联系”。金融决定货币。当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时,货币政策将在绝对水平上保持宽松。
我们判断,面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下滑,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货币政策将被称为“稳定”但实际上是“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将趋于有序,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宽松。尽管央行不会重启“洪水灌溉”,但“精确灌溉”是有望的。今年RRR降息的可能性很高,但降息的可能性很低。未来两年,中国基准利率的运行方向仍将很有可能向下。
理论逻辑:“隐性纽带”制约着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对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调控工具,两者的合理结合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灵活合理的政策组合应基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们认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下,信贷供给并不独立于财政支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隐性联系”。因此,“宽金融、紧货币”的政策组合不适合中国的政策实践。
与投资时钟相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合理匹配也有周期性循环(见附图)。Is-lm模型和自由裁量权理论指出,财政和货币政策需要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匹配。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主要负责维持商品市场的平衡,重点是干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主要负责维持货币市场的平衡,重点是调整通货膨胀水平。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为维度,经济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相应地,合理的政策组合是“宽金融、宽货币”、“紧金融、宽货币”、“紧金融、紧货币”和“宽金融、紧货币”。例如,在滞胀阶段,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适度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上述轮换机制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匹配提供了一般规则,并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政策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这一规则假定财政和货币政策决策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内生联系。我们认为,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并不是独立的,在三个层面上存在“隐性联系”:第一,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发挥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式,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需要中长期信贷供给的配合。因此,财政政策的稳步增长将迫使货币政策相应放松;其次,当地方财政扩张时,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央行采取价格控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对利率信号不敏感,因为它们受到软预算约束。如果央行采取量化控制,商业银行将转向高抵押贷款、高信贷的借款人。然后,有限的信贷资源将从私营部门“挤出”,并加速流入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第三,由于这种“挤出效应”,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有效私人部门投资大幅下降,经济结构趋于失衡,从而损害长期经济增长。在这种约束下,央行很难彻底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因此,依靠上述“隐性纽带”,中国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具有单向干预,货币当局不能完全独立地调节流动性紧张。当财政政策趋于积极时,货币政策也会被动地转向宽松。
实证研究:“宽金融、紧货币”实际上是“宽金融、松货币”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逻辑,我们对中国近年来的财政货币政策搭配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实证结果(见附表)证明了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隐性联系”,并且已经由“宽财政、紧货币”转变为“宽财政、松货币”:
首先,在“宽财政、紧货币”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并没有实际的偏离。学术研究表明,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经历了四个时期,三次搭配。在此基础上,用公共财政支出衡量财政政策,用新增人民币贷款衡量货币政策,并计算不同时期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实证结果表明,在“宽财政、紧货币”两个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仍然是正相关的,这与“宽财政、松货币”时期是一致的。这表明,在“宽财政、紧货币”时期,由于“隐性纽带”的约束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相悖,而是齐头并进。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货币政策的绝对水平仍趋于宽松,这被称为“紧”而“松”。
第二,在“宽财政、紧货币”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不是下降而是上升。在“宽财政、紧货币”两个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56,高于“宽财政、松货币”时期的0.06。这一现象验证了“隐性联系”的理论逻辑。在“宽金融、宽货币”时期,在多种因素的驱动下,中央银行积极放松货币政策,信贷供给与财政扩张的关系并不密切。相反,在“宽金融、紧货币”时期,由于“隐性联系”的存在,财政扩张是信贷供给的主要驱动因素和流动目标,因此新增贷款和公共财政支出都在跟随这一趋势,相关性增强。
金融决定货币
上述理论逻辑和实证研究证明,中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隐性联系”。在某种程度上,金融决定货币,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使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今年7月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短期下滑,工业生产、零售销售、投资增长和外贸出口等关键领域表现疲弱。因此,预计中国的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活跃,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在“隐性联系”的影响下,很难收紧货币政策的实际水平。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程实:中国当下货币政策难以收紧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