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51字,读完约12分钟

范一飞写道,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使得金融体系的相关性增加,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然而,由于金融创新,不可能对单独的运营进行简单的监管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今天论坛的主题之一是“整合与创新”。围绕这个主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看法。请大家讨论并共同努力,为中国金融业的整合和创新创造必要的环境。

首先,中国金融业应该进行全面管理吗?

客观地说,分业经营是管理规律,综合经营是行业选择。中国最严格的分业经营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银行时代。例如,工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和长期基建投资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贷款。专业化银行导致人为的市场分割和行政垄断,导致低效率和高成本。最初的金融改革实际上继承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的精髓。商业化改革后,银行从垄断走向竞争,服务走向多元化,产品从信贷中介走向资产管理势在必行。抓住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系,而金融业的跨行业整合和创新却从未停止?原因是金融改革更根本的目标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即“自我管理、自我融资、自我发展、自我风险”和“安全、高效、流动性”。事实上,上述“四自三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发展服务竞争来生存和发展。而综合管理往往是金融机构获得竞争优势(爱情基础、净值、信息)的必要手段——越来越多的综合服务,因此它更具吸引力。自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先后提出“稳步”和“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以来,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明显加快。目前,综合管理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对于是允许全面管理还是回归单独管理,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在我看来,尊重市场允许金融业进行综合经营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而单独经营是不可能获得回报的。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首先,从尊重现实的角度来看,综合治理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客观存在。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银行、证券公司和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在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代表的其他金融行业和交叉金融业务中设立并收购了子公司,开展了跨行业、跨市场的综合经营。与此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在迅速发展。一些投资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等机构的金融集团和资产管理公司实质上已经成为金融控股公司,一些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就产品而言,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相比,是1:4。它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交叉和融合不断深化。一些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金融领域,在支付、小额贷款和金融产品销售方面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建立了覆盖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综合金融平台。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二,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综合管理是实现收益与风险平衡的创新方向。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缺陷是业务结构单一、经营模式粗放、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金融业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压力日益突出。综合经营促进了金融机构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和平衡,更好地抵御了周期性风险,增强了跨周期经营能力。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三,从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角度来看,综合治理是实现金融结构调整、培育新发展势头的必要举措。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实“三比一、一减一补”的重点任务,金融业肩负着通过金融创新促进企业去杠杆化、补缺的伟大使命。从去杠杆化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结构长期不平衡,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间接融资。“找贷款、去银行贷款”导致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杠杆率居高不下。在经济上升期,资产和负债增加,企业利益掩盖了债务压力;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高杠杆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突出风险。去杠杆化需要创新思维。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等必要手段客观上要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密切合作,共同创新。从近年来的综合治理效果来看,一些金融机构整合了不同行业子公司的优势,通过交叉销售、合作营销、联合投资等方式满足了部分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有利于改变过度依赖银行体系融资的局面。从优势互补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获得比较优势,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弥补缺点也需要新思维。鉴于科技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殊性,各金融机构应联合采取投贷联动、股权与债务结合等手段,多渠道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在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引入大数据技术弥补银行在长尾客户服务方面的不足。在实践中,一些金融机构也通过全面发展银行业、信托业、金融租赁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等来改善其金融服务。,在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Aiji、净值、信息)、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等方面。然而,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和当前的监管约束,我国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仍处于追求全面金融许可的水平。不同金融服务的相互补充和联系仍然有限。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协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储蓄资金向股权投资的转化非常不够。金融业通过综合经营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需要大大提高。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实践表明,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增加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性和竞争力,给企业和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尽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监管体制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但是,总体而言,继续发展一体化经营符合金融业风险与收益平衡的需要,也是服务供给方面结构改革的历史使命。尊重法律、敬畏市场、因势利导应该是改革的基本原则。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二,世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步伐是否停滞了?

从全球角度来看,综合管理一直是金融业的主要业务模式。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导致了美国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严格分离,但与此同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一直在实行全能银行制度。20世纪80年代,英国进行了大改革,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金融集团广泛出现。受此影响,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也通过了立法,这也导致了韩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金融业的全面运作。1999年,美国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进行综合经营,这标志着全球综合经营完全取代了分业经营。这背后有两个主要驱动因素:一是金融结构更加市场化,资本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很难不干预证券业务;其次,金融机构有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内在动机,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允许金融机构开展一体化业务。从具体模式来看,相当多的国家主要通过控股公司结构实现综合管理,同时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和产品的交叉也非常普遍。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从最新发展趋势来看,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金融业的总体方向是优化综合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危机爆发后,有人认为金融业的综合经营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过于复杂,加大了识别和管理金融风险的难度。这是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业务范围应该受到限制。然而,经过不断反思,国际社会逐渐将其认识从简单转变为深刻,从直观转变为理性。一些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探讨。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首先,理性认识分业经营、综合经营与危机爆发的因果关系。2009年5月,美国国会授权六名民主党成员和四名共和党成员组成“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调查美国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委员会走访了700多名证人,举行了为期19天的听证会。危机的原因如下:监管失败、公司治理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失败、过度借贷和高风险投资、应对危机的准备不足和政策不一致、缺乏问责制、住房抵押贷款门槛低、衍生品失控和评级机构失灵,其中没有全面的操作。实践证明,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与单一经营相比,一体化经营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统计,在金融危机中,中小规模的单一业务银行占了失败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美国149家破产金融机构中只有3家综合管理集团。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是优化综合管理模式。危机后,美国沃尔克规则、英国威尔克斯规则和欧盟利卡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在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和高风险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目标是提高商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不是禁止或限制综合经营。特别是二十国集团牵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组织推动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更好地优化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顶层设计。危机过后,一些金融机构也全面优化了综合管理模式。例如,花旗集团已将保险和证券经纪业务整合到其“花旗集团控股公司”中,以减轻资本压力。摩根大通仍保持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交叉销售和业务合作,降低投资银行的运营成本。在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重新确立了它们在投资银行领域的主导地位,摩根士丹利也进入了商业银行领域。目前,前20家国际银行集团和前20家保险公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如果洗澡水失控的风险管理,而婴儿是综合管理的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所有国家倒出洗澡水没有扔掉婴儿。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三,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危机过后,各国并不否认金融业的整合和创新,而是从如何解决监管失灵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新的框架来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管理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正在构建一套更清晰、更严格的监管规则。金融业综合经营将遵循新的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三,如何在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们面临着金融整合与创新的道路选择。根据国际实践经验、我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基本方向。我国金融机构跨行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可以按照“集团一体化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参股、子公司分业经营”的模式进行设计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组织结构,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减少套利投机,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及信息数据平台,提高持续风险管控能力。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我们面临着金融整合和创新的监管选择。必须承认,金融业的一体化经营使得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增加,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例如,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真正的空,这导致了层层控股和整体杠杆率的增加,单一风险扩散到整个系统,跨市场监管套利活动和复杂而困难的管理。然而,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创新而采取简单的监管“懒人政治”的分业经营作为回报。建立对所有投融资行为的职能监管,确保监管的全覆盖;建立基于严格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监管,确保创新负面效应最小化;建立渗透监管,确保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是合理的监管选择。同时,应建立良好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因此,明确要求“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统筹监管体系中的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深化体制改革,通过持续整合创新,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三比一、一减一补”,努力防控风险,是我们应该也必须坚持的方向。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刚刚结束的20国集团杭州峰会的主题是“建设创新、充满活力、协调、包容的世界经济”。可以说,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无论是经济还是金融,都来自创新,而良好的制度机制是建立在鼓励创新的基础上的。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在合理设计的政策环境下,中国的金融机构将由大变强,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国际竞争力的中流砥柱!

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央行副行长:实行综合经营是金融业融合创新的必由之路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