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71字,读完约19分钟

1923年,他来到中国,1987年,他在北京大学结束了他的百岁高龄。他是清华北大的传奇人物。他的命运是与历史事件分享起起落落。他没有别的世界,中国成了他唯一的家

“死亡的灰雨落在医院的屋顶上,盐酸溶解在小护士的青春里。有些人将升入天堂,有些人将进入地下,无形的人将检查病房,不明身份的人将徘徊在医院大门的阴影中。我在那里,在那里,给一个垂死的人,读两代情的故事(他不时咳嗽,有时昏昏欲睡);我在那里,在那里,试图让一个垂死的人笑。”

这是西川的一首短诗《医院》,不是诗人虚构的故事。让他读两代情并努力让他快乐的人的名字是罗伯特·温德。

谁是温德?

有人说他是清华大学最具传奇色彩的外国教授。他见证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内战和文化大革命,并在中国度过了他的余生。闻一多、吴宓、季羡林、江洋等著名学者要么是他们的朋友,要么向他们学习。温迪最后的教学职位是在北京大学英语系。

1987年,在文德生命的最后几天,是西川,那一年北大的学生,轮流陪他到他的病床前。

当时,西川由英语系的“最好的老师”和“精神导师”伯特·斯特恩教授教。斯特恩和温德也有友谊。前者于1984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和写作,并从事访问研究,其原因多少受到后者的“启发”。

1980年9月,在美国瓦巴希学院教英语的斯特恩收到了罗伯特·温德的一封信。他自称是这所大学最老的校友,主要在中国顶尖大学任教70多年。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推荐他的学生王汝杰去美国学习。

在此期间,斯特恩受到了红星中国的影响,对中国充满了幻想。在印第安纳州的瓦巴什小学,他感受到了任期的稳定和约束。“在某种程度上,我知道,就像一个人会意识到他一生中真正需要的一两次一样,我需要去中国。”

在王如杰父母(王敏源和张,北京大学英语系的两位著名教授)的帮助下,斯特恩成功地在北京大学获得了为期一年的职位。之后,他带着妻子和腰带踏上了神秘的国度。

斯特恩在中国逗留期间能够见到老温德,并经常拜访他,以决定他的生活。

2016年初,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斯特恩传记《温德先生》的中文版。

燕源角落的老灵魂

当斯特恩遇到温迪时,他已经97岁了,是一个“老灵魂”。

他的公寓在北京大学校园的北角。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温迪深深地吸引了斯特恩。尽管这位老人两年前被一辆自行车撞伤,卧床不起,经常昏昏欲睡或精神错乱,看上去也不像是一个适合交谈的对象,但斯特恩意识到,在动荡的20世纪生活在中国的温德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1923年,温德来到中国,在东南大学教语言文学。1925年,他去清华大学当外语教授。抗日战争期间,温德首先留在清华,然后前往昆明与西南联合大学的同事会合。自1952年起,他被北京大学聘为外国专家,此后一直住在北京大学。温德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腊语、拉丁语和其他语言。他和吴宓设计的科目被国内重点大学的英语系模仿。他还与国际知名的英国学者里奇合作,在中国推广基础语言教学项目,但该项目因日本入侵而流产。温迪有很多朋友。闻一多、吴宓和陈岱孙都是他的朋友。杰出的汉学家费正清与他也有着很好的友谊。他们一起呼吁美国国务院停止支持国民党,尽管他们失败了。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如果温德只是研究中的学者,斯特恩可能不会对他如此好奇。温迪有很多角色:冒险家、画家、阿黛尔·戴维斯的追随者、营养学家和精力充沛的活动家。他曾与国民党官员作战以保护他的学生和同事,面对日本士兵用刺刀刺伤他的腹部,他愤怒地把他吓跑了。他勇敢地支持抗日事业,努力保护闻一多。不幸的是,后者仍未能逃脱国民党的暗杀。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温德的经历让斯特恩着迷。他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多地和温迪交流。“我的想法很自私。但我也有一个不那么自私的动机。”斯特恩认为,温德当时处境艰难,“疾病和周围的环境使他无可救药。”"他觉得自己像一头被困的野兽,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有意义充满了怀疑。"

斯特恩的困境与温迪越来越悲惨的夜景有关。温德不仅是一个外国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所以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欺负。在北京大学,这位曾经的传奇教授被剥夺了教学权利,不得不写英语学习材料。“但这时,温迪已经学会了中国人的忍耐,在房子附近的荷塘边散步成了他的幸福。但躺在床上,他唯一的快乐被剥夺,他内心的平静终于崩溃。”斯特恩说,听温德回忆自己的生活是帮助老灵魂寻求解脱的唯一途径。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从1984年到1985年,斯特恩经常骑着马去盐源一角拥挤的文宅。每次他走过一条短走廊,它都会从右边切入一个像橱柜一样的空房间,这是老温德以前的书房和现在的卧室。“他经常睡觉,一个大男人,穿着中山装夹着一个三明治,填满甚至看起来满满的小床。”

正是在这个房间里,斯特恩和温迪进行了最特别的谈话。

一个患有“中国热”的美国人

温德尔于1890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克罗弗,他在瓦巴希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法国和意大利学习,然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温迪来到中国是因为他遇到了在芝加哥学习的年轻诗人闻一多。

当时闻一多24岁,文德比他大11岁。他们通过几个他们都认识的画家相识,并很合得来。

闻一多和温德发现,尽管他们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绘画、诗歌和民主理想的世界。

闻一多对这种短暂而深厚的友谊的印象出现在1922年11月底写给梁实秋的一封信中。温写道,他发现温德“真是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中国热’的美国人。”从气味的角度来看,温德的性格可以说是“只够讲一个故事”——“温德有一个很大的中国铁磬:他说话的时候,经常睡不着,所以他把它放在床上听它的音乐。”他是单身,他遇到了一个想要爱上他的女人,他再也没有和伊拉克说过话。我想他一定是在青少年时期失去了爱情等等;因为我请他读诗,他说他十几岁的时候非常浪漫。一天,他毁掉了他所有的作品。从那以后,他不再写诗了。但他最喜欢诗歌,他翻译的波德莱尔现在和我在一起。”闻一多说,每次他去看望文德,他们都会“聊上一两个晚上,直到我和他道别,然后去另一个房间拿我的外套。”在那里,我们开始了另一次谈话。当我们一起走到门口时,我们继续交谈。让我们打开门,我们将继续交谈。我走到台阶上,我们还在聊天。最后,我不得不说,“我想睡觉。”我们终于找到机会向对方说“晚安”,然后分手。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在斯特恩看来,他们的友谊不是纯粹的美学上的,但是他们对自由和民主的原则有着强烈的忠诚,对压迫有着仇恨。“闻一多去过美国的唐人街,了解了美国体制中的种族主义。他一生都希望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与对手平起平坐。温迪强烈反对种族主义。他注意到他所教的大学让他降低了黑人和犹太学生的分数。他对受压迫的东方学生有着深切的同情,对东方民族的古老文化十分钦佩。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那样,他明白自己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以及为民族平等而奋斗很感兴趣。”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在晚年,温德告诉斯特恩,有一天在芝加哥,他曾经描述过闻一多的梦想世界,后者回答说:“如果这是你想要的,你应该去中国。”

事实上,在这段友谊的开始,温德已经是一个亲中国的人。闻一多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温德拿了一盏灯,看着墙上的一幅画,让他猜猜是谁画的。闻一多正确地回答了《老子》,并且对这部作品的质量感到惊讶,因为它的创作者从来没有研究过绘画。温德还复制了几个大型印度佛教人物。闻一多注意到温德的东西来自中国、印度和日本。闻一多来访时,闻德也烧了东方的香。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在他们交往期间,温德不止一次透露他不会留在美国,而是想去中国。闻一多还邀请他的朋友(当时和文德一起学法语)给清华大学(当时由留美预科学校重组)的曹校长写信,希望曹校长能帮助文德被清华大学录用。闻一多在信中说,“如果你找到一个推动的方法,对清华大学来说意义重大。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美国人。”

只是闻一多从来没有告诉过文德写信的事,也许他宁愿等到收到回信。但是温迪似乎很着急。在他的朋友给他写信的几个月前,他申请了一张“去日本和中国的通行证,预计将在日本停留12个月,以便进行旅行和研究。”

温迪的签证是1923年7月27日签发的。

1923年8月21日,他离开美国,从旧金山登上“东京丸”,经过11天的旅行,于9月1日抵达南京。

温德,温柔的美德

在他到来之前,中国是古代和谐在文德心目中的理想体现,它有着诱人的礼乐,通过礼乐,精神与道可以互补。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动荡之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我们必须寻求西方思想的指导和力量,同时努力保存她的古老文化和身份。”斯特恩认为,温德在南京的第一个重要朋友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人就是吴宓。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在南京定居后,温德开始在东南大学教英语和法语。也许是通过闻一多,他和吴宓成了朋友。

当时,吴宓几乎是“与时俱进”。当时以胡适为首的新文化运动希望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中国,而薛恒主编吴宓则抨击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观,反对白话文学,提倡文言文写作。

文化主张中的保守主义并没有掩盖吴宓丰富的兴趣和活泼的气质。就像温德和吴宓一样,他也崇拜英国和欧洲文学。此外,他和温德都对比较研究感兴趣,喜欢探索希腊和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印度佛教哲学和中国儒家学说之间的异同。

志趣相投,他们自然而然地亲密交往。

《吴宓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为武文与妻子的友谊提供了剪影。据说《日记》中有283篇关于温德的文章,所有的叙述都很详细。在《日记》中,他们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地谈论叙利亚,一起吃饭,下棋,赏花和看戏剧,晚上互相拜访,睡觉时再回来。甚至,吴宓在文德楼住了好几个晚上,“在床上谈,谈各种事情”。至于叙利亚的内容,《日记》说“有很多东西对我有益”。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1925年7月底,温德进入北京东单三条协和医院进行手术,并专门打电话给吴宓看望她,以便在她死后对她进行照顾。1927年7月20日,陈寅恪告吴宓,学生曹、梁持刀逼叶,“未待寻米”。吴宓回到房间检查了一会儿后,就去温德初住了一夜。1929年初,温德访问了Xi,并受吴宓的委托访问了吴府...

甚至有人说“温德”这个中文名字是吴宓根据“冬天”的音译而造的。然而,根据温德晚年告诉斯特恩的话,“温德”是南京作家楼广濑给他起的中文名字,意思是“温柔的美德”。

1923年夏末,南京城开始准备抵抗东北军阀张的进攻。在等待参军的四个月里,南京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温德的房东也提前给他上了一课——关于域外豁免权的复杂运用。温德记得房东匆忙撕下前门的铭牌,挂了一块五英寸的木板,上面写着:“这是伟大的美国贵族温德先生的官邸。”。他把箱子拖了出来,装满了皮货和古玩,放在温迪的床下,然后带着左轮手枪和子弹在温迪的房间里呆了一整天,还有他的三个小妾,她们整天都在忙着刺绣。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温迪总是为他观察和思考这个陌生的国家。那一年,他在日记中写道:“在过去的23年里,赶走了这些鬼魂,还剩下什么?疲倦和同情。我希望这不只是一堆从胸腔里抽出来的无意的东西,而是一种像佛教一样的慈悲,它能为所有这些苦难找到根源和解药:如果你打破贪婪和妄想,你将没有欲望和要求,如果你不要求,你将真正自由。”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但两年后,在南京的文德,跟随吴宓到了北方,他未能摆脱他的愿望。幸运的是,他没有。他的新学校清华,成了“五四”老兵恢复力量和建立一个有思想和希望的新团体的地方。”斯特恩的评论。

冒风险,冒生命危险

尽管时局艰难,1925年温德来到清华时,他的文化生活实际上非常充实。他与吴宓合作,利用吴宓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的学习经验,开设了一套西方文学研究课程。温德热情的教学也使得这门课程非常受欢迎。无论他谈论布朗宁或莎士比亚,但丁或吉德,他总是可以不断培养学者。

除了教书,温迪还痴迷于戏剧。谢代克也是一名外国教授,由于去燕京大学教书,必须定期参加燕京戏剧社的演出,所以和温德成了好朋友。谢迪克记得温迪在的时候,总是很热闹。

谢安迪说:“文德对任何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事情都很在行,而且比别人强。”例如,有一年,他在院子里种下了美国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这让其他人感到惊讶。

园艺只是温迪的众多技能之一。他也是一名游泳健将,即使他已经90多岁了,仍然很健康。关于这一点,他最好的朋友有很多记忆。当年,清华大学英语系系主任石梅石(Shimeishi)在北戴河附近的一个小屋里度过了夏天,温迪有时会去看望他。据Shimeishi的女儿说,“我妈妈以前很担心他”,“因为他有时会游到海里,一个人在水里呆上几个小时,游一英里远,快乐地漂浮,冥想和抽烟。”这时,我母亲在门廊里踱来踱去,希望能瞥见他,并恳求任何碰巧路过的人,用她那双筒望远镜看看他是否还在。”此外,温德与动物非常亲密。他住在清华教学区的时候养了一只猫。他成功地训练它控制排便,并教它在厕所里小便,而不是在一个小盒子里。但是当猫生温迪的气时,它会在他的床上撒尿。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温德热爱动物的学生江洋曾经写过这样的文章。1949年解放后,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天,温德来到江洋,帮忙抬一个长长的竹梯。原因是他特别喜欢的那只纯种黑猫拒绝从他家东边的大树上下来。他打算把高高的梯子放在树下,然后抓住梯子上的猫。他说如果黑猫不回家,它会变成野猪。

在树下,杨文和他的妻子发现没有地方可以安全地放梯子。让温迪打各种各样的电话,但猫仍然骄傲地无视它们。江洋脱口而出:“如果我是个孩子,我会爬树。”

这显然激励了温迪。他完全忘记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立即脱下外套,扔给江洋,走到树下,爬上最大的一块石头,从那块大石头上跳到最高的土堆上。跳,用一只手爬上树枝,用另一只手抓住它。整个人挂在空...在这种情况下,江洋所能做的就是“捡起温德丢下的眼镜盒,放在树下”和“发抖”。

温迪和猫来回挣扎,但没有成功,之后,江洋摇了摇头。在江洋看来,虽然温迪没有抓住那只猫,但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自豪。因此,杨澜不得不“抖擞精神,赶紧回家”...

吴宓的日记也记录了温德和动物的故事。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温德在云南收养了猴子。根据日记,温德经常在他的肩膀上背着一只猴子,并且在躲避警报的时候不会把它扔掉。人们不允许向猴子扔果皮和石头。猴子将来会和一个朋友咬他的膝盖,这个朋友是温德家的客人,所以吴宓去看望病人。1942年10月的某一天,吴宓去文德的房间喝茶聊天。后者“炫耀两个猴子,男人和女人,他们已经结婚几个月,甚至让雌猴子进入房间。”1943年夏天,温德计划返回美国。在出售房产的同时,他还特意放了三只猴子到山里。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可以说,一度猖獗的暴力时代并没有摧毁温迪的本性。

鉴于20世纪30年代的形势,清华决定南移,清华的大部分教师退休到昆明,在后方建立西南联合大学。然而,诸如建筑物、设备和书籍等学校产品不能被人力带走。1937年10月,中立国公民温德应学校当局的要求留在清华,温德也非常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一次又一次直面日军,以其强大的自我和娴熟的治外法权保护清华的学校财产,使清华的学术血脉得以代代相传。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在那段时间里,温德为他的同事和朋友挺身而出,帮助他们在日本官员的眼皮底下走私钱财,并帮助他们离开这座沦陷的城市。还有传言说,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在城外为共产党偷枪。有一次,宪兵在火车车厢里一个接一个地检查他们的行李,文德在一名熟睡的日本军官的乘客座位下踢了一箱枪,然后逃跑了。

谢迪克记得有一次他乘公共汽车去北平市,他的车被拦在了城门口。当长时间的检查还在进行时,温迪出现在一辆摩托车上。日本军队检查了他的通行证并放行了。出人意料的是,温德并没有第一次离开是非之地,而是站出来面对一个中国人的质疑。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我们的车启动了。我不知道温德会怎么样。估计日本人不会占他的便宜。当时,没有外国人敢这样侵犯日本士兵。”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斯特恩记得和一位中国教授聊天,他讲了几个温德轶事,这些轶事编织了一个温德神话。斯特恩感叹道:“他真的冒着生命危险!”教授回答说:“是的,他拼了命。”

中国成了他唯一的家

斯特恩曾在他对温德的评价中写道:温德的命运是与历史事件分享起起落落。他暴露在混浊中,越来越赤裸裸地遭遇暴力。温迪没有别的世界,中国成了他唯一的家。

对于几乎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温德来说,他的自我认同是什么?

在江洋的回忆录中,温德曾说他是“美国黑名单上的人,他怎么能回去呢。”此外,他“讨厌美国,不想回去。”然而,在《吴宓日记》中,情况并非如此简单。1942年3月6日,吴宓从夫差苏那里得知,温迪病了,很孤独,打算那个夏天回美国。吴宓“不仅感觉自己过去了,还觉得自己老了,忍不住伤了心”,亲自去看望文德,聊了很久。温德描述了他的症状和“在长期战争后他想返回的情况,但他比以前老了。”也许可以看出,此时的温德仍在怀念他的故国。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斯特恩记得一个春天的下午,他答应推着温迪的轮椅去散步。“温迪已经快一年没出来了。他非常渴望离开他的房间。在我们计划散步的那天,他告诉我他不想谈论过去。他宁愿有新的东西。新的比旧的好。

“他并没有说过去是糟糕的,而是说他陷入了一系列灰暗而不变的岁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堕落。”斯特恩说,温迪想从自己和任何人那里知道他的生活是否有意义。“他的一些遗憾以一种更为世俗的方式流传下来。通过多次针对他的批评会议,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这证明了他的反革命倾向,承认他过去的行为和他过去坚持的价值观。”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斯特恩在中国工作了一年后回到了美国。1986年12月底,根据中国的算法,在温德百岁生日之际,斯特恩能够再次访问中国几个星期。最后一次看到文德醒来时,他告诉对方他已经为《中国日报》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报道,并问他是否想听。温迪说他想听,但听了一两句后,他显然无法集中精神。

第二天,在温迪生日的两周前,他陷入了昏迷。当斯特恩在他的房间时,医生来了。听到他的心跳很弱,他叫了一辆救护车把他送到学校医院。这是斯特恩最后一次看到温德活着。"英语系的两位老师扛着担架,顶风走出了他原来的院子。"

但是温迪的生日派对如期举行了。那天有400多人来了,他们和温德握手,温德在床上渐渐清醒。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3: 30,之后一直在睡觉的温德再也没有醒来。

温迪死后,学校通知了美国大使馆,因为他是美国人。大使走进门,深深鞠了一躬。他转身说:“他太老了。”

斯特恩还记得,他和老温德在盐源的角落里回忆起老温寨,房间的墙壁上布满了老人早年生活的痕迹。其中有一幅阿清王朝的画,画中一个穿着红色斗篷的大胡子男人牵着一只骆驼越过一座雪山。人们和骆驼带着神圣的骄傲注视着这座山清澈的圆顶。这是一张行走者的照片,赞美孤独和无畏的追求。这张照片的反面是温德的自画像:他的胡子和上图中的骑手一样又大又厚,他傲慢而英伦式的英俊。

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两张照片中的男人正远远地看着对方。

(本文指:伯特·斯特恩,《温德先生:一位经历中国60年的传奇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传奇教授温德:见证中国风云六十年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