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7字,读完约4分钟
4月22日至24日,2016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在“公益与商业融合创新智慧”论坛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前招商银行行长马魏华表示,中国慈善事业正在从传统的简单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快速发展和快速转型,每个人都有很多慈善。他说,目前中国公益事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和不足是慈善人才的缺乏。
如何整合商业和公共福利的价值,使公共福利和商业一样有效?马魏华认为,应将公益的观点引入企业,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并将其转化为价值。将商业模式引入非营利组织,推进非营利组织的现代企业管理。
以下是部分文本记录:
马魏华:
在转型的过程中,因为发展更快,转型更迫切,实际上,我们的问题是很多公益组织,包括公众,对慈善事业还是有很多偏见的。例如,许多人停留在过去简单的私人捐赠,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精英活动上。他最突破性的表现就是我们是否重视公益事业,是否需要人才。在当前的普遍观念中,公益事业是关怀的,只要他们捐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只要他们能捐,但有一点被忽略了。我们正在改造现代公益事业,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们现在正在促进影响力投资,即投资公益事业、公益风险投资、社会企业等的商业模式和影响力。这些东西需要人才,我们需要为慈善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缺点,也是社会上每个人都没有完全理解的一个问题。
沈国军:
很好,马主席说的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们的公益观念的变化,特别是人才观念的变化。刚才马主席介绍了我们。我们率先专业化。去年,比尔·盖茨和国内一些大企业家在深圳创办了一所公益管理学院,培养公益管理人才。银泰大学和北京大学也举办了社会福利管理硕士项目,这也是世界上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个大学公共福利硕士项目。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人才真的很重要。
沈国军:
周秘书长的观点是,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不平衡,人人都比较重视教育和医疗,而公益事业相对薄弱。你提出的问题很对,也很客观。刚才,各位嘉宾都提到了中国公益事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我认为他们说的很好。其中之一是观念要转变,人才要重视,社会资源要逐步向公益倾斜,各方面的公益要平衡。我认为这个概念非常正确。我问各位嘉宾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整合商业和公共福利的价值,使公共福利和商业一样有效。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用商业思维来提高我们的公益管理效率。马总统问你。
马魏华:
我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提倡将公益理念引入企业,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并将其转化为价值。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我们提倡将商业模式引入非营利组织,推动非营利组织的现代企业管理。三年前,我辞去了董事长张行长的职务,并与田、李连杰通电话,任命我为一个基金会的董事长。我不假思索地同意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经历,我觉得当一个基金会的主席比当主席难多了,不仅因为过去别人向我要钱,现在我也向别人要钱,这不是主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遇到了很多概念,包括管理。我没有其他导演。我已经担任总裁至少15年了,我以管理商业银行的方式管理“一个基金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西方的趋势也是一样的。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商业组织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效益,降低成本。那么,作为一种公益性的组织液,就有必要将前一段的好处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只有非营利组织的目的不同于商业组织。商业是利润最大化,而公益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但过程是一样的。当时,我们在一个基金会推动现代企业管理,秘书长在主席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如上市公司,以匹配资产和负债,有激励和约束机制,有信息披露,并有透明的内部和外部审计。我们应该关注资产方的风险,关注负债方吸收存款的超服务,关注客户,即关注投资者。这一套都是商业银行的,我觉得效果很好。我认为将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引入非营利组织,极大地提高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信任度和透明度,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马蔚华:中国公益最大问题是公益慈善人才的匮乏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