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3字,读完约2分钟
3月19日,在2016年中国发展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经济峰会上,在主题为“去产能、去杠杆化:跨越结构调整的门槛”的子论坛上,野村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阿桔信介结合日本的去产能、去杠杆化进行了实证风险研究。
阿桔说,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企业面临巨大负担。当时,日本面临三大问题:产能过剩、债务过剩和就业过剩。日本政府将原因归结于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出台了财政刺激措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僵尸企业提供了名义上的援助。结果,日本企业在去产能和去杠杆化方面停滞不前。僵尸企业继续存在的代价非常高。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增长,一些健康企业与僵尸企业竞争,生产效率被拉低。
顾说,直到2001年,日本政府正视僵尸企业,将以前的财政政策刺激转变为结构性改革,处理银行的坏账,建立产业再生机构,支持有经营资源但债务沉重的企业。这些企业开始恢复利润,业绩逐渐提高。然而,这主要取决于债权人免除企业债务和减少企业人员以实现绩效改进。然而,这种改进并没有解决长期问题的能力,企业削减了长期发展的成本。
顾说,处置僵尸企业是个难题。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很多,一次性处置大型僵尸企业是不现实的。要逐步分阶段解决问题,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财务问题。仅仅依靠民营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投入部分公共资金来解决银行的坏账。
对于中国借鉴日本的经验,顾表示,首先,这些产能过剩的因素是结构性问题造成的,而不是经济周期性问题,需要在供给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第二,市场资源随需求变化迅速重新分配,僵尸企业应该退出;第三,企业重生更关键的出路是加快自主研发。我相信,通过必要的结构改革,中国经济经过短期调整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关于政府在去产能过程中的作用,古贺兴表示,在去产能过程中,不仅企业需要走出去,政府也应该在其中发挥很好的基础性作用,为企业的先锋和先遣队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加快产能的海外转移。政府有巨大的潜力。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野村古贺信行:中国处置僵尸企业如何吸取日本教训?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