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3字,读完约4分钟

导火线机制是在新年开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触发的。

1月4日,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暴跌,沪深300指数下午跌至5.05%,触发了熔断机制;交易恢复后,跌幅扩大至7%,两个城市暂停交易,直至收盘。

2016年1月5日,上证综指下跌0.26%,创业板下跌2.99%。

a股在2015年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尽管到年底它趋于稳定,但从混乱走向治理仍需要时间和过程。在新年交易的第一天,资本市场总是躁动不安,熔断机制正常工作。幸运的是,在第二个交易日,这两个城市仍然坚守阵地。

a股“导火线”起作用不一定是坏事。股票市场的融合机制应该总是由市场的起伏来检验。问题在于,由于这是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而且熔断机制首次发挥作用,“熔断”对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影响是突然的。两个“人”都没有完全适应“融合”,正因为如此,融合机制带来的不是“平静”,而是“恐慌”。

是导火索机制导致了a股市场的恐慌崩溃吗?2016年1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戈登对市场进行了特别安抚——指数融合机制的引入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在中国还没有经验,市场有一个逐步调整和适应新规则的过程。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a股市场的起伏不能归因于熔断机制,也不能通过因果关系逆转——a股市场的混乱是引入熔断机制的原因,而不是结果。2015年,a股从年中开始波动,经过第三季度的一揽子治理后,逐渐趋于平稳。2015年全年的a股市场似乎从股指的终点回到了起点,但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中外投资者展示了一个更加规范、违法性更低、活跃性更强、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的开放体系。

张敬伟:从新年初始的熔断看股市乱与治

在悲观的投资者眼中,或许a股市场正在从一场重病中复苏;客观地说,虽然a股尚未完全恢复,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因素在减少,融资的积极效应将逐步体现,过度投机将被削弱。另一方面,投资者的心理阴影依然存在,市场神经依然敏感而脆弱。这种情况遇到融合机制并导致混乱是不足为奇的。

张敬伟:从新年初始的熔断看股市乱与治

资本流动的逐利性决定了投资者不可能对融合机制不敏感。由于投资者跟风而资本流动汹涌澎湃,第一次尝到“导火线”的恐慌加剧了非理性资本流动的逃逸。由此可见,2015年的股市动荡在2016年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就有惯性推力。

戈登正确地表示,市场需要“逐步调整和适应”这一融合机制。但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应该有一个实施融合机制的详细计划,并对融合机制是否会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触发进行风险分析和判断,以免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不堪重负。

第二,当5%的熔点被触发时,监管者和交易者有义务调查市场崩溃并给出解释以稳定投资者的情绪,以免在15分钟后再次进入7%的熔断阈值。或许监管者希望市场发挥作用,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并对a股市场应对熔断机制的能力进行压力测试。但是a股市场此时最需要的是强身健体和除恶。熔断机制的突发效应不是“保险丝”的问题,而是“电工”是否尽职尽责,a股“电路系统”是否存在系统性“漏电”风险。

张敬伟:从新年初始的熔断看股市乱与治

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几乎所有的全球股市都遭遇了“黑色星期一”。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衰退对全球股市造成了长期、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拖累。a股市场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开放的风向标。融合机制、其他治理措施和新的交易规则应反映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

2016年1月8日,超过5%的大股东不得减持的禁令到期,预计最早将于3月启动登记制度,a股市场将面临市场供需的紧急失衡。监管机构有足够的措施应对注册制度和解禁,是确保a股稳定的关键。否则,a股市场将在混乱中步履蹒跚,无法实现大治理。

监管当局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6年1月5日,这两个城市没有再次引发“熔点”,有传言称国家队支持市场。这对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然而,从长远来看,监管当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a股基本面的完整性,并改善散户投资者的结构。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张敬伟:从新年初始的熔断看股市乱与治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