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63字,读完约15分钟
近年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反全球化”趋势制约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应对“反全球化”趋势的重要力量,也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然而,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其融资一直比较困难,尤其是沿“一带一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政府财力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项目盈利前景不确定等问题。要突破上述瓶颈,金融业必须加强制度、服务和产品创新,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安全体系,为促进一带一路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反全球化”趋势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国际政治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虽然危机爆发已近十年,但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各种不确定因素仍在增加。特别是,当前的“反全球化”趋势正在成为多边规则的绊脚石,并限制着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作为“反全球化”的典型表现,英国退出欧盟曾经让全世界感到恐惧。在欧洲政治选举过程中,一些政党倡导的民粹主义思想非常流行。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美国第一”的口号,并在正式就职后逐步兑现了他的竞选承诺。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巴黎协定》,并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试图以单边主义维护美国霸权,挑战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规则。《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最近指出,在他有生之年,他看不到发达国家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动力。
针对“反全球化”趋势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这种情况一旦加剧,将减缓甚至逆转国际政策协调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阻碍贸易自由化、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并可能引发不可持续的政策,拖累全球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国际清算银行(bis)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全球高杠杆环境下,保护主义政策还可能恶化企业和家庭的利润和收入,摧毁其已经脆弱的资产负债表,并酝酿新的金融风险。
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特殊意义。从历史上看,全球化有效地促进了国际分工,加速了资本、技术和产品的跨国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深度融合,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战后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欧洲经济的重建(20世纪50-60年代)、亚洲“四小龙”(20世纪80-90年代)的崛起以及中国近40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始终引领着以开放合作为主线的三轮全球经济发展。目前,尽管全球化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大多数国家仍愿意加强合作,使全球化进程更具活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和响应。
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及融资困境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联互通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基石。目前,“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即使是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设施老化和更新的问题。据估计,“一带一路”未来五年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将达到10.6万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世纪,亚当?史密斯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的水平取决于市场的大小,而市场的大小和商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道路、桥梁、运河和港口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在那之后,保罗?罗森斯坦-拉顿,罗格尼?拉格纳·努克塞,艾伯特?艾伯特赫希曼和其他发展经济学家分析了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世界银行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94年界定了基础设施的概念,将其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其中,经济基础设施被定义为“永久性工程结构、设备、设施及其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和经济生产。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和污水系统、固体废物收集和处理系统)、公共工程(水坝、灌溉渠和道路)和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等)。基础设施而非经济基础设施被定义为“社会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文化、教育、医疗等。目前,这一定义已被经济学家广泛接受。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2015年联合发布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力、信息通信等领域。因此,“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属于经济基础设施的范畴。
世界银行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产品多样化和贸易范围的扩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尽管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值得进一步讨论,但定量分析显示,基础设施存量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同时增加1%。一些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例如,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adb)对10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75年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收益分析,发现电力、通信和交通运输行业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他基础设施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17年,亚行进一步指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人员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分工合作水平;电力是现代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信息交流,尤其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交流设施,对于信息的及时传递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产业的特点及其融资实践
根据发展经济学,基础设施的共同特点是初始固定成本高,可变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初始固定成本高,增加服务投入的边际成本低,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成本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基础设施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一些服务是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基于上述原因,以往的学者普遍认为基础设施行业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必须由政府或公共部门投资。因此,所有国家都存在资本供应不足和政府基础设施发展投资下降等问题。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基础设施的排他性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或新系统的设计而逐渐增强。尽管许多基础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的,但它们不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既不是竞争性的,也不是排他性的)。例如,公用事业特许权的出现,使得私人投资建造的公共设施从纯粹的公共产品到排他性的公共产品,都合法地向用户收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必投资基础设施,这使得吸引私人资本参与成为可能。
从实践经验来看,商业贷款、开发贷款和优惠政策贷款是常见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对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跨国项目,很少有金融机构能够独立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因此许多大银行往往会形成银团贷款来支持它们。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和巴西)建立了专门的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以筹集低成本的建设资金。同时,基于许多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特性,政府(国家或地方)直接投资或参与项目并发行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项目债券也很常见。例如,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
近年来,随着各国电力、交通和公用事业的不断改革,政府直接投资或担保等传统模式逐渐退出商业项目,商业模式成熟或自我经济性强的电站、收费公路、商业港口和水处理等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结构性融资(主要是项目融资)。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也日益增加。公私伙伴关系(ppp)已经成为世界上常见的运营模式,其技术也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大量利率和汇率互换工具被引入,以管理相应的宏观经济风险。
总的来说,尽管债券、股票和金融衍生品的使用越来越多,但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仍来自贷款。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6年的统计,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60% ~ 70%来自贷款。然而,由于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直接融资市场较发达以及大型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经验较丰富,欧美国家在使用债券等融资工具方面更加熟练和频繁,而“一带一路”等发展中国家的直接融资比例有待提高。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困难
对“一带一路”国家而言,除了上述金融市场因素外,基础设施融资也面临特殊困难。
首先,政府的财力不足。“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经济体,有些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早期阶段。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较大,但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一些国家甚至存在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违约风险。如何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或利用资本市场等融资手段已成为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关键。
第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在国际上,项目融资和ppp作为新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这些融资模式的产品结构复杂,但融资技术相对成熟,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投资者、贷款银行、信用保险机构和地方政府都有较高的专业要求。
第三,项目的利润前景不确定。许多“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盈利模式不明确,这使得投资者难以区分可投资项目。亚行指出,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还款来源是政府当前或未来的税收收入,其中还包括用户对基础设施服务和土地价值获取的支付。前者取决于政府的财政资源,而后者取决于项目未来的利润前景。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项目未来需求的预测和总体规划是否合理,是否有完善的后续支持能力,使投资者能够形成可靠的收入预期,吸引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然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来说,其政府规划能力和相关支持能力并不完善。在网络效应形成之前,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一定高,这制约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以金融创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但相关机制还不完善,提供的金融支持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上述困难亟待解决。
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金融创新,做好相关制度设计。这是金融业必须做好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跳出旧的思维定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全新的思维思考问题,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的关系,积极推进当前投入与长期产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转化,才能对新的任务有新的思路。要有新的机制来完成新的任务,就必须突破旧机制的束缚,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从项目准入、项目审批、后续管理、评估激励、风险防范和化解等关键环节探索设计新的流程和机制。新的任务要有新的模式,打破旧模式的惯性,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它不仅要以我为中心,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而且要敢为人先,大胆尝试新方法。总之,金融业应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齐头并进”,各种力量“同频共鸣”,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整合金融资源,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一带一路”涉及许多领域,如贸易和投资、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等。它需要短期融资需求和长期金融安排。金融机构应摆脱“以产品找客户”的传统思维模式,立足于“一带一路”融资的复杂性,结合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特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既要满足企业贸易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套期保值等短期需求,又要综合运用双边贷款、项目融资、M&A贷款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长期解决方案,真正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创新金融产品的使用,提供合适的金融工具。许多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在于资本,而在于投资的可持续回报。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创新并使用适当的金融工具,将“一带一路”的长期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和可持续的投资收入,这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因此,通过发行“一带一路”债券,我们可以引导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基金和大学基金参与投资,共同打造“一带一路”。还可以通过结构化融资模式来分担风险和分享收益,从而有效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融资结构创新设计与融资模式灵活安排。"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资源配置面临各种限制。金融机构在配置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创新融资架构设计,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兼顾社会效益,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落后、急需启动相关项目来突破发展瓶颈的国家,宜采用直接便捷的融资方式来提高融资效率,实现早期效益。然而,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在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实现更高的金融治理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条件。在这些国家,应探索和改善项目融资的法律和监管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自由流动和适度竞争,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
创新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充分发挥人民币的作用。货币流通是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合作的血液和润滑剂。增加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沿线国家的汇率风险,还可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金融机构应采取更多措施和创新,稳步推动人民币走向大海。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范围,充分利用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减少使用第三国货币对贸易的不利影响。加快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开发,推出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结算、清算、融资、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项目。研究开发主权机构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
创新风险分担方式,完善风险应对机制。“一带一路”国家有不同的风险,多边合作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临更大的风险。在一些国家,他们自身实力不足,他们的持续投资、实际经营管理、宏观债务管理等能力不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金融机构应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改变传统的独善其身、大张旗鼓的思维方式,创新和运用风险共担理念,完善风险抵消和危机应对机制。充分利用国际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分散和管理风险。积极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品,帮助企业规避交易中的各种汇率和利率风险,提高资本安全性。在进行大型项目时,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担保、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商业保险等手段来降低风险。在不同国家的一些高风险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来拓展风险管理渠道。
创新打开国内外市场,聚集国际金融资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特点,创新开放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齐头并进,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大项目融资的共同努力,形成“人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一方面,中资金融机构应善于与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与AIIB、丝路基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联系;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东道国的金融网络,调动当地的金融资源,共同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商业银行也可以借助自己的代理行资源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陈四清:用金融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