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94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经济应该着眼于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应该着眼于未来。中国的财税改革、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应该着眼长远。
本文作者是海通证券(600837,BUY)首席经济学家,1993年上海市金融委员会主席,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李迅雷
十年前,2006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后来,它被改编成一部带有嘲讽意味的短片——《馒头引发的血案》。因为影片一开始就描述了:一个流浪的女孩从战场上死去的士兵手中拿起一个馒头,然后一个贵族男孩说馒头是他的,如果她答应做他的奴隶,馒头就是她的。她同意了,但是在他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把他打昏了,然后逃跑了。这是一场大规模血战的祸根。因此,它让我想起了当时的股市,总觉得股市一开始就被什么东西绑架了。因此,我在2006年4月的《新财富》杂志上发表了《证券市场的馒头事件》。
本文以中石油为例。我记得在2000年之前,中石油曾计划在a股上市。但当消息传出时,散户投资者立即火了起来:每个人都已经遭受了可怕的损失。如果再送一个巨无霸,那就相当于月球撞上地球,一切都完了。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机构最终不允许中石油在中国内地发行股票,因此中石油不得不放弃a股发行计划,以1.2港元的价格在香港发行股票。其他大型央企也去了香港筹集资金和发行股票。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近310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市值已达到3700亿美元,是沪深两市可交易市值的2.39倍。其中80%是拥有垄断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而国内股市则被边缘化。金融保险、电信、石油石化、航空空、有色金属等垄断行业的龙头企业。,无一例外都在香港上市,而h股市场显然有成为中国主板市场的嫌疑。为了保持a股市场的稳定,原本想在国内市场筹集资金的优质投资品种在海外流失,为了迎合现有投资者的偏好或情绪,放弃了发展潜在投资者(存款15万亿的储户)的机会,可以说芝麻捡了西瓜丢了,芝麻不满意。
根据中石油发布的2005年年报,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334亿元,超过日本丰田,再次成为亚洲利润最高的上市公司。谁将分享如此诱人的利润?除了中石油的大股东,巴菲特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自2003年以来,他连续吸收了大量中石油股份,共购买了23.84亿股,占中石油h股总数的13.35%。以当时的平均价格计算,每股成本约为1.75港元;此后,巴菲特于2007年7月开始出售中石油。降价幅度为11-15港元,利润应超过200亿港元。
当《中国证券市场的馒头事件》一文发表时,上证综指约为1200点,牛市刚刚开始,中石油尚未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因此,中国利润最丰厚的公司之一的股息与国内民众的预期不符(603,883英镑,买入)。但人们对中石油的贡献不容忽视。根据汽油、柴油和航空空燃料油的上涨幅度,得出国内消费者对中石油去年净利润贡献600亿元的结论。但这是因为a股投资者太吝啬了,他们拒绝让一些最大的赢家,如中石油、中铝(601600,买入)、中国移动、中海油和中国人寿(601628,买入),在中国发行股票,砸了他们的场地,最后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他们太在乎小利润了。这是中国股市早期的“馒头事件”。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觉得中国股市在过去的15年里过于关注当前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而投资者在a股市场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高回报。例如,2001-2005年,上证综指从最高的2245点跌至998点,跌幅超过50%,流通股股东市值减少8499.7亿元。投资者不仅要忍受资产的急剧下降,还要忍受长达四年的痛苦。至于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券商,由于委托理财业务的亏损和融资承销业务的萎缩,四年中有三年整体亏损。南方、华夏、大鹏等一批大中型券商相继破产或重组,损害了国有股东的利益。同期,当香港h股市场扩张时,该指数上涨了228%。因此,与h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确实可以说是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军队,同时也应验了邓小平的一句话:长期痛苦胜于短期痛苦。
更引人注目的是,股市从2007年10月的6100多点暴跌,这恰恰是由中石油上市造成的(出于善意,中石油的发行价被故意压低至16.7元)。当时,香港股市已经涨到19港元,a股开盘价最高,为48元。每个人都嘲笑沃伦·巴菲特,甚至巴菲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卖得太早。然而,中石油却成了股市崩盘的导火索,成了证券史上意想不到的“馒头血案”。
从拒绝1.2元的发行价到接受并疯狂抢购16.7元的发行价,散户投资者能用这种只关注现在的思维方式和这种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控制未来吗?同样,为了稳定市场,新股发行在过去25年中已经暂停了9次。这是否也涉嫌过分担心指数下跌,过分关注短期市场稳定,而没有考虑未来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有自己的市场变化规律。当股市下跌时,发行价格会下降,投资者的持有成本会降低,利润会大空.所谓幸福在地下,不幸在地下。市场必须有适者生存的机制。持续亏损的公司必须退出市场,这样好的公司才能留下来。这样,企业的竞争力将会提高,股东的回报将会增加,投资者的观念将会倾向于重视投资。如果我们过度干预市场,控制股票供给,发行价格就会上涨,投资者的持有成本就会增加。如果不允许贫困企业退出市场,投资者将很难确立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同时,寻租、内幕交易等行为将被反复禁止。
10年前写的《汕头案例》一文,当它被翻出来的时候,仍然是很感人的,因为现在和过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现实延续着历史:国际板被推开的时候就消失了,注册制度被推开了。暂停,战略新兴董事会没有提到;首次公开募股的队伍仍然很长,发行价格仍然受到引导。然而,股市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而“馒头事件”至多降低了投资者的财产收入,增加了金融家的财富溢价。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是否遇到了因小失大的问题,是否为了眼前的经济稳定而影响了改革的进程,等等。
根据我的理解,股市、楼市和经济都是相关的,所以政策的反应也必然是相似的。例如,目前房地产泡沫非常明显,居民住房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尽管有关行政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稳定房价,居民购房的热情却在不断提高。如果没有解决房地产泡沫的有效措施(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泡沫和去杠杆化的目标),那么金融危机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上海、重庆等相关部门就启动了房产税试点,并承诺条件成熟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普及。房产税是一项多用途的税制改革措施,无论是抑制房价、缩小贫富差距,还是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财产税、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对缩小贫富差距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西方国家的家庭资产配置中,房地产配置的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大陆,通常不到30%。台湾也是如此,那里居民的租金比mainland China高得多,因为房地产的持有成本更高。然而,中国的税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尽管税制改革的口号是在十多年前提出的。现在,如果我们真的想开征房产税,我们必须三思,因为一旦房价暴跌,那将是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像现在修高速、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一样,建得越早,当年的财政压力越大,但成本越低;建造得越晚,成本就越高。因此,这是着眼于现在还是着眼于未来的问题。似乎没有付出任何改革,没有成本,没有成本,但它的隐性成本和成本是巨大的。此外,改革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如果改革不及时推进,经过这个村子可能就没有这样的商店了。
就中国经济而言,尽管面临下行压力,但企业收入和私人投资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就业压力不大,通货膨胀率较低。因此,就经济增长而言,没有必要特别担心。需要担心的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表象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例如,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比重上升。产业结构似乎正在改善。事实上,这是第三产业中金融和房地产比重上升的结果。这种依靠泡沫增加第三产业比重的“结构性改善”应该得到负面评价。
因此,中国经济应该着眼于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应该着眼于未来,中国的财税改革、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也应该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设计和重新规划,但我们只需要重新检查我们过去写的这么多计划,看看哪些必须实施。事实上,当局一再强调“一个计划,九点实施”,这表明中国的未来不在于部署,而在于实施。“要、要、要”的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不能再喊了,因为在未来,我们面临着无法回避的供应方结构性问题。如果我们仍然如此在乎现在,那就真的没有未来。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李迅雷:太在意眼下就没有未来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