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总监石玉亚指出,“一带一路”有许多长期的投融资项目,在目标国家运营时将产生本币收入。现在,一个两难的问题是,当地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存在困难。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瓶颈是什么?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主管石玉亚表示,“一带一路”有许多长期的投融资项目,在目标国家运营时会产生本币收入,但本币与人民币的兑换存在困难。
石玉亚是在8月12日由中国金融四十论坛主办的“发展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据了解,史玉亚长期在上海自由贸易区从事人民币国际化及相关项目,在人民币跨境融资的一线调研和实际操作方面有多年经验。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金融服务名义上接受经常项目可兑换,但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存在诸多问题。
对此,史玉雅通过研究发现了以下三点:
1)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主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纯贸易有很大不同。过去,我们在贸易阶段既支付货物又支付白银——“你给我货物,我就给你钱”。然而,许多长期投资和融资项目在目标国家运营时会产生当地货币收入,这涉及当地货币和人民币的兑换;第二,在过去,交易收集期相对较短,留下的风险敞口较小,但投融资回收期很长,因此有必要对风险敞口进行管理;第三,投资属于资本账户。由于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在资本账户下是不可兑换的,因此很难保证投资的复苏。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动正从简单的贸易转向金融服务。因此,“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发展、商业和政策性金融的合作网络。
通过对企业的考察走访,史玉雅发现了许多实际问题。首先,本币结算是一种现实需要,不仅要实现人民币结算,还要实现本币结算;其次,由于沿线一些国家汇率波动较大,本币融资需要有相应的本币汇率担保条款来解决货币还款风险问题;第三,NDRC等部门应为人民币境外融资提供一个定价联动模型,以打破美元和英镑主导的定价联动局面。
据华尔街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资企业项目建设是以bto模式进行的,即中资企业负责融资和设施建设,设施建成后所有权移交给政府,但实体资产仍由企业占用。因此,投资、融资和投资回报将涉及结算层面的大量操作问题。如果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就相当于用交叉汇率结算,即先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再从美元兑换成当地货币。
有鉴于此,史玉亚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沿“一带一路”建立人民币与国家货币的直接货币平台,可以有效降低货币结算风险;第二,为促进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当地的经营收入与人民币挂钩,前期提供的所有融资都应该是人民币,而不是美元。
此外,她指出,目前存在对人民币的“歧视”情况,因为银行对外币贷款有一定的贴现安排,但对人民币对外融资没有贴现安排,所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应该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央行施琍雅:一带一路人民币对外融资为何不贴息?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