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94字,读完约15分钟
注:原文发表于2013年12月6日的《经济观察报》
“这是我吗?”于亮陷入了对照片中胖子的沉思。那个胖子就是他自己。这是于亮2009年拍摄的照片。他一丝不挂地站在零下30度的南极,他的白肉在南极的冰雪中特别耀眼。“酷!”他当时就有这种感觉。
很快他感到“不开心”。“这是我吗?”三年前,45岁的于亮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马上就超过半年了。一辈子都是这样吗?”对于一个成功的中年人来说,这样的数字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标准的”。当时,他已经担任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总裁九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在2010年首次超过1000亿元。
于亮是一个理性可怕的人。这时,他突然挑中了自己的身材,这很难解释为一时兴起。他很可能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而且时机已经到来。
一个胖子想要有一个好身材有很多方法。于亮选择了最困难的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当王石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归来时,于亮与和他一起攀登的华大基因董事长王建进行了交流。王认为于亮完全可以挑战珠穆朗玛峰。这让于亮想:我也可以试试吗?
他没有公开这个想法。于亮是这样一个人,当他不确定他想做什么时,他通常选择沉默。在万科,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王石为中国商界领袖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个新的天堂。作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先驱,王石已经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
你在地球上找不到更高的山。
对于王石的继任者来说,如果他也想攀登珠穆朗玛峰,找到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问王石,你为什么想爬山?他引用英国探险家马洛里的话说:山就在那里。山在那里,王石也在那里,但是于亮在哪里?他必须想清楚。
一个
于亮爬山的原因似乎很简单。他说他“应该抓住青春的尾巴”,在他即将50岁的时候给自己一份生日礼物,同时在女儿面前实现他的吹嘘。他曾经向女儿夸口说:“爸爸将来会成为一名国家运动员。”为此,于亮特意做了作业。他发现成为一名国家运动员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已经将近50岁了,除了攀登珠穆朗玛峰,他不可能在任何项目上达到国家水平。“根据规定,只要你攀登珠穆朗玛峰,你就可以申请成为国家运动员。”这是他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原因很简单,温暖和鼓舞人心,但显然它不能满足好人。几乎每次于亮在公开场合谈论登山,他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王石已经爬上了珠穆朗玛峰,你为什么还爬,你就不能做点别的吗?“但我认为没有什么比攀登珠穆朗玛峰更具象征意义和挑战性了。”于亮说得很清楚也很含糊。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意义,官方版本的标准答案是万科勇于挑战的精神需要代代相传。这是于亮在珠穆朗玛峰上说的话。
这个解释使得攀登珠穆朗玛峰变得简单。就管理风格而言,于亮是一个非常善于简化事情的人,否则他根本无法控制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公司。因此,我们宁愿相信,即使在登山的意义上,于亮也做了一个内心的简化,因为像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山是人们无法企及的,人们心中的杂念太多了。
这种简化的思维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对王石来说,珠穆朗玛峰是一个向往,但对于亮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工程。如果雄心勃勃的话,于亮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大野心就是证明这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工作和精心规划就能完成的项目。
从前期准备到最后的峰会,每一步都在于亮的计划之中。他将自己的登山队命名为“新秀队”。作为队长,于亮做了项目经理能做的一切,整个过程“非常平静”。
“新秀队”这个名字很特别。"既然你是新手,你可以不脸红地寻求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可以前进、进攻和撤退的名字。作为新手,即使你失败了,你也不会丢面子。于亮说,如果他第一次失败了,他会再爬,如果他再失败了,他就不会再爬了,这表明他没有机会登上珠穆朗玛峰。但与此同时,他留下了一个选择。如果他不能攀登珠穆朗玛峰,他会跑马拉松。如果他不能跑马拉松,他会去健身房练习六块腹肌。“我已经学习过了,我可以在健身房里锻炼6块腹肌,锻炼3到6个月。”
当于亮谈到一个问题时,他通常会告诉你“我已经研究过了”。他似乎是一个厌恶风险的人,他消除风险的方法是永远给自己留一条出路。“做一名总经理最重要的是要有替补计划,否则你不可能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总经理。”他略带揶揄地说道。
新人组的摄像师洪海是这支队伍中非常特殊的一员。他是唯一一个陪同万科领导人王石和于亮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他觉得:“如果说王石是一个值得崇拜的英雄,那么于亮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英雄。”在他看来,王石的所作所为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但于亮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他会让人觉得如果他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就能实现他的梦想。
新秀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来自“中城联盟”(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战略联盟),他们基本上都是没有登山经验的企业家。在团队建立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攀登过5000米以上的山峰。开始时,于亮没有告诉队员他的目标是珠穆朗玛峰,只是设定了一些目标,从5000米的顶峰开始,慢慢达到6000米和7000米...“慢慢地,每个人都会看清楚。我的‘真面目’,我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于亮说道。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为47.5岁的新手,拥有数十亿的净资产。一段时间后,于亮脱颖而出,当选为队长。“训练计划是否合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达到了哪个阶段,以及应该安排什么样的分工。这件事全是于亮安排的,这些事情决定了你有能力达到顶峰。”洪海说。
从新人到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是三年的艰苦训练。“整个计划看起来很长,但实际上很简单。只是一步一步地完成它。”于亮在登山方面是个新手,但他似乎对管理很在行。
为了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老板们保持日常的培训,于亮成立了一个微信群,通过这个群了解每个人的培训状况。如果有人被发现已经停止训练两天了,其他人会继续给他打电话,问他为什么停止训练。这个微信群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鼓励的氛围,“像MLM,效果很好。”
于亮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对他来说,管理日常训练并不难。但是作为队长,他有更重要的责任。“我一个人上去是不会成功的。”我可以带领团队走向成功。”他说。
在攀登西藏6000米的七子峰时,两名队员没能到达顶峰。于是于调整了整个训练计划,带领队员重新进入七子峰。“他不必这样做,因为他的体能已经完全超过了6000米的山峰。他不用安排那两个人爬6000米也能爬7000米,但是从安全的角度,从队员的心理角度,他又做了这样的安排。”洪海说道。
洪海表示,从团队领导的角度来看,于亮确实对每个人都做了非常细致和有区别的考虑,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训练状态、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逐一做出了指导安排。
二
“他是一个善于把理想和目标分开的人。在他看来,无论一个梦想有多伟大,它都可以被分解成碎片,并且可以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按计划实现。因此,梦不再是梦,而是一个可以按计划逐步实现的目标。”深圳新浪乐居总经理李勇涛多次采访于亮,对他的表演风格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于亮看来,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至少,他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即使对一个新手来说。他认为一个新手只有通过迎接四个挑战才能攀登珠穆朗玛峰:体能、山地适应、冰雪技术和后勤支持。这四项挑战可以通过系统培训和科学管理来完成。
于亮算了一下,爬山的时候大约有10公斤重,他决定减10公斤,“因为带10公斤的脂肪上山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这可能决定他是否有足够的体力活着回来。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目标,而且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闭上你的嘴,站稳你的腿。”对于许多热衷于减肥的人来说,这不是秘密,但他们能否做到则是另一回事。
山地适应和冰雪训练没有捷径可走,那就是经常去高原,努力练习技巧。
于亮非常重视后勤保障,这又一次印证了他用“后路”做事的作风。
登山前,队员们需要在海拔6500米的营地里训练40天。于亮尽可能把帐篷当成自己的家,有床单和枕套。他每天刷牙、洗脸、吃饭,尽可能按照正常的生活规则生活。"在9人登山队中,计划最好、位置最好的是于亮的帐篷."洪海说。
“智商会在山上下降,所以没有办法,但说实话,要尽可能做明显的标记,要做清楚的标记,这个包做什么,放在里面什么,它会保持秩序,它永远不会混乱。”它不够大,不会弄乱帐篷。当我陷入困境时,我会感到不安。所以当你早上起床的时候,你必须把被子叠好并且整齐。当你晚上醒来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只温暖的脚,或者当你口渴的时候可以喝它。如果你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尿瓶,你必须做好准备,否则你会犯错误。”于亮说,“其实,这并不难。你知道你的智商很低,做好准备吧。”
通过之前的调查,他对登山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的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计划。
在珠穆朗玛峰8700米处,有一个近6米高的金属梯子,是中国登山运动员在1975年竖立的,被称为“中国梯子”。在与山区朋友的交流中,于亮了解到戴着厚厚的羽绒手套爬梯子时不容易紧张。许多登山者为了爬上梯子摘下了手套,但是爬完之后,他们的手指冻僵了。为此,于亮决定多准备一副薄手套,这样他就可以安全通过关卡。
制定目标、分解过程、关注细节、提出计划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于亮更注重将企业管理的内容引入登山运动,而王石则将登山运动带来的启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洪海在比较于亮和王石的登山特点时认为。
当于亮开始他的登山计划时,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三不”目标:不减肥、不受伤、不晒黑。对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来说,这是三个“不正常”的目标,但是于亮已经实现了所有的目标。
王石第一次从珠穆朗玛峰下来后,体重减轻了30磅。于亮事后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吃得不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强迫自己“吃得像猪饲料一样”。结果,在爬山之前,他不仅没有减肥,而且还增加了3公斤。爬山后,三公斤肉被消耗掉了,没有增加或减少。
三
在洪海的印象中,于亮是一个极其严谨细致的人,“有时像一层盔甲”。在他三年的恋爱中,他唯一一次看到于亮的情绪暴露是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
5月17日,九人新秀团队的六名成员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于亮拿出了她女儿的照片。就在这时,洪海看到于亮的眼里有泪水在打转。“你不能哭,因为眼泪会结冰。”即使在那一刻,于亮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理性。“很多人都说我特别理性。理性是我做事的风格。我想理解我能理解的一切。不过,我觉得支持我完成这件事的不是理性,而是幸福,因为我觉得有时候挑战自己是一种幸福。”于亮说道。从珠穆朗玛峰下来后,他的一个见解是健康和幸福相当于99%的幸福,但我们大多数人通常担心1%。
快乐地攀登珠穆朗玛峰给于亮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整个过程充满了强烈的余梁风格。如果他真的想证明什么,那可能是:同样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幸运的是,现在很少有人说我模仿王石主席."于亮说道。
于亮登顶那天,王石发了一条微博:“睡不着,等一等。”注:于亮已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在撤离途中,预计将撤离到7028号营地。衷心的祝贺!”“在过去的十年里,珠穆朗玛峰仍然是珠穆朗玛峰。对两个人来说,这是两个时代,两种风景,两种风格。”李勇涛评论道。
两个万科男人的故事被演绎了无数个版本。外人可能不知道所有的内幕,但这不应该是一个庸俗的宫廷剧。从攀登珠穆朗玛峰可以看出,作为王石的接班人,于亮并不想简单地照章办事——我相信这不是王石选择于亮的初衷。于亮一定非常清楚,在王石时代,哪些万科可以继承,哪些需要改造。正如10年前的珠穆朗玛峰不再是珠穆朗玛峰,1000亿年后的万科也不再是过去的万科。面对强势的前任,于亮必须找到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注入公司。
于亮表示,他不会再攀登珠穆朗玛峰,也不会鼓励员工去爬山。“毕竟,登山不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或者说它并不适合每个人。毕竟,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说。
但体育仍然是万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于亮喜欢称自己为“万科运动员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认为“一个公司的组织越大,其管理就越严格,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是平等的,无论级别如何,但体育是少数几个可以平等的东西之一。”
众所周知,万科在房地产圈的工作强度很高。在于亮看来,办公司不是登山,而是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别人更多,为什么我们将来还要继续成功?”然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中,锻炼可以给员工一种平衡感。于亮在公司内部和社会上大力推动“乐润”运动。在于亮的带领下,跑步已经成为万科内部的一种普遍做法。
在万科现代总部大楼下,有一条1000米长的塑胶跑道。许多清晨,万科员工可以在这里见到他们的总裁。于亮为自己设定了在60岁之前跑完马拉松的目标。
四
在于亮看来,一个能控制自己体重的人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私下里,于亮被员工们称为首席。
2012年8月,于亮带领2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新动力”新员工训练营。这条路线是于亮的日常跑步路线。
于亮让新员工跑3公里,而他自己跑5公里。最终,只有五名新员工能够跟上于亮。今年,他们20出头,而于亮47岁。
不仅于亮,万科的高级管理团队也有很多体育专家。
2012年9月8日,在烟台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万科执行副总裁毛大庆原本很温和,肚子很小,但现在他可以一口气跑完10公里。审计监督部总经理周青萍曾在东京和香港跑马拉松。主管财务的执行副总裁也可以跑半程马拉松。执行副总裁张基温在自行车比赛中已接近职业水平,而唯一的女性执行副总裁小李则是一名徒步旅行者。
健康积极的体育理念也影响了万科的经营。
于亮说:这个冬天很长,所以不要太幸运。对于万科来说,要在“冬天”积极锻炼,否则就会“冻死”。有钱锻炼身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于亮看来,房地产业不再是支柱产业,而应该是支柱产业,这样定位才更准确。今后,房地产业应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配套设施。
鉴于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万科调整了战略,即紧跟城市发展步伐,打造城市支柱产业,并根据各城市的发展状况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期战斗。万科在下半年初的应对策略是先在产品上动脑筋。“房子的尺寸应该越来越小。调整的调整,原来的两居室面积,现在正试图成为三居室。”于亮说,除了建好房子,还必须提供良好的服务。
"房地产行业的上半年太辉煌了."于亮坦言,过去房地产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将继续。
事实上,无论是养老地产、旅游地产,还是房地产国际化的方向性思考,在于亮看来,都是在“冬天”里寻找一点乐趣的表现。
“中国有些人不再有资格买房,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把一些房子卖给海外的中国人?因此,我们推出了万科的国际化战略,并将在全球寻找相应的机会。”于亮说道。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继任者郁亮:艰苦训练3年登顶珠峰 如何翻过王石这座山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