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5字,读完约3分钟
5月12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经济金融专家委员范刚在由富国基金和本报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富国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调整还没有结束。在它看来,经济调整并不意味着a股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因为经济低迷时期的优胜劣汰、并购重组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范刚认为,资本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将推动全球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需要走出去的阶段。
中国的经济调整仍未结束
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2016年第四季度高0.1个百分点。在范刚看来,上述数据并不表明本轮经济调整已经结束。
在它看来,中国目前的经济低迷是一轮经济周期的阶段,而不是中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因此,一个周期的低迷不应该被视为正常状态。他认为,从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低潮和波动的时期,但未来将继续调整。
“近期仍需解决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和高杠杆率。上述问题去年刚刚进入实质性处理阶段,需要时间解决。”范刚说道。
此外,他强调,由中国特殊体制引起的特殊经济周期有一种特殊的调整方式,而且这个过程会比较长。不过,范刚认为,中国的经济调整并不意味着股市将继续低迷。在它看来,低迷时期的调整是整个经济周期的资源配置过程,在经济过热时,许多市场经济机制都不起作用,如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等。如今,债务重组、企业重组、产业整合和优胜劣汰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资本驱动的全球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
谈到全球化,范刚认为,最终推动全球化的是资本。只要资本想在全世界赚钱,全球化的进程就不会结束,但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利益的约束。
事实上,从过去的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受益于全球化,但现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人受到全球化进程的负面影响,他们的需求开始出现。因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开始有反全球化的倾向,尤其是贸易保护。
不过,范刚并不认为全球化趋势会受到很大影响。最基本的逻辑是,公司和企业的资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分配,资源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分配。这不会改变,全球化趋势也不会改变。
范刚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走出去。然而,中国已经到了需要走出去的阶段,走出去的动力非常强大。由于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很高,仍有40%以上的储蓄率,这意味着中国的最终消费水平不是很高,盲目投资中国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因此有必要走出国门。资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其优势,无论是通过并购还是“一带一路”,而且必须通过全球化来实现。
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是一件好事
在谈到中国外汇储备减少时,范刚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一件好事。在它看来,中国不需要4万亿外汇储备。最早需要外汇储备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不可信,但人民币已经加入了特别提款权,这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
范刚认为,外汇储备减少是由于企业对外投资、“一带一路”和居民外汇等正常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热钱”外流。在他看来,过多的“热钱”会导致金融不稳定,这些资金应该被允许流出。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樊纲:全球化大潮难转向 经济调整不意味着A股长期低迷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