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今天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早些时候,中国证监会主席刘提出了“蛮夷、地精、害虫和金融大鳄”的理论,引发了一系列监管风暴。吴晓求对此作何解释?资本市场监管的下一个重点是什么?
“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刘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经走上了正轨。”吴晓求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我们对资本市场监管的理解仍然存在着重大分歧。当然,这种理解必须付出代价。”
吴晓求认为,2015年的股市危机和股市动荡提供了反思的机会。在这场危机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的错位。事实上,监督者的职责是监督,监督者不应该被要求具有市场开发的功能,包括市场价值的扩张、指数的上升等。这不是判断主管成功的基础。评估监管者最重要的依据是他们是否能保持市场透明,并使市场处于公平和公正的状态。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证监会重视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建设,同时严格规范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我的评价是肯定的。虽然指数没有上升或下降,但只要市场维持稳定的秩序,在公平和开放的环境下运作,这个市场是健康的。”他说。
谈到对“野蛮人”、“妖精”、“害虫”和“掠夺者”等词的理解,吴晓求认为这些词在资本市场上实际上是中性的,在汉语中可能有贬义。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野蛮人”是正常的,是市场价值发现和并购的重要机制。
如果门口没有野蛮人,市场将失去它的力量和活力。然而,我们不能让“野蛮人”纠缠我们。没有规则。在规则的监督下,“野蛮人”是正常市场秩序的推动者。因此,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与现代资本市场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这是监管者最重要的职责。
其次,对于下一步的金融市场监管,吴晓求分析说,“关键是要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监管以及监管的目的是什么。”在他看来,中国的资产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以信贷资产为主的传统资产比重正在下降,另一方面,有理财需求的资产在增加,而这两类资产实际上对应着完全不同的监管要求。
“当传统信贷资产成为主体时,资本短缺对银行和其他机构而言是一种风险,因此我们对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财富管理资产,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真实的。准确性成为关键。”吴晓求说。
基于此,中国是否需要在“一党三会”之上设立一个超级央行,最近在业内和舆论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过去,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主要基于资本的缺乏。现在风险结构发生了变化,监管模式需要调整,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调整这种模式?许多人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超级中央银行。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在这三次会议之上设立一个监管机构。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逻辑。”吴晓求说:
在吴晓求看来,风险结构已经改变,相应的监管也应该区别开来。简单地应用国际经验是不可能的。当前的当务之急可能是实施“双峰管理”,即央行监管系统性风险。将三次会议的部分职能交给央行,并对其进行重组;同时,应该增加一个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机构。
“让资本市场和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层面上逐步下降,以免一下子触及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吴晓求说。
最后,自去年以来,国内股市的ipo速度不断加快,市场再次关注上市和退市制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在这方面,吴晓求的表达相当激烈——目前的退市机制仍然很差。
“有人理解,加快ipo是实现供给的机制,但更重要的是退市的机制。如何在加快ipo的同时让市场流动?在市场上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企业实际上不得不退出市场。我认为中国在退市机制方面做得非常糟糕。”吴晓求说。
吴晓求进一步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退市机制的标准加快了,退市速度加快了,但与新增企业相比,退市效率仍然极低。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市场的投资效率将受到严重损害。
“我们必须严格退出市场。国际市场,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一直相对稳定。它有一个明确的退市,退市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在中国,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和提高效率也是中国资本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最后说。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吴晓求:退市机制非常差 金融监管改革可趋向双峰管理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