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11字,读完约15分钟
拯救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扩大货币供应的过程。然而,金融危机最本质的根源实际上是流动性过剩。
危机可能迫在眉睫,但我们可能视而不见。
不知不觉中,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推进过程:因为重大改革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是一条积累潜在风险的途径;其中,有三个因素值得特别关注,即“全球化、货币退出和会计结算”。
这就好比,到目前为止,2008年底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消散;危机的隐患和阴影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仍然疲软。
与以往不同的是,危机一爆发,二十国集团就联合采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项救市措施,有效遏制了危机的迅速恶化和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蔓延。
但是问题解决了吗?拯救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扩大货币供应的过程。然而,金融危机最本质的根源实际上是流动性过剩。当我们用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抑制金融危机时,虽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加以抑制以免如此迅速地恶化,但很难彻底解决其根源问题。因此,我们会发现,危机原本预计在三、五年内会过去,结果是有偏差的。
许多人认为危机可能会积累更多;更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萧条将会爆发。那么,为什么大大小小的危机不断爆发呢?同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上述“三大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认清“全球化、货币退出和会计清算”的实质,理清事情的根源,可能会让我们看到风险积累的路径正在受到攻击;以便预防问题,预测和预测风险,并考虑解决方案。
“无形”会计与结算
让我们从簿记和清算开始,这是“会计框架的基石”,侧重于基础技术和操作基础;试着分析它与货币和金融的关系。
在货币发展史上,货币退出(脱离金本位,将实物货币转化为国家法定纸币)、簿记清算(从现金清算向簿记清算转变)和货币国际化(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三大裂变,对货币和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簿记与清算”并没有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甚至被舆论所误解和误导。
首先看一下“现金清算和簿记清算”的概念。前者,即交易双方都有货币和货物,并且货币和货物都被清算的资本结算模式。后者是指:有经济往来的双方通过账户开户银行等清算机构,通过债权债务的会计调整进行资金清算。这种模式并不直接涉及资金和现金的真正转移或流动。
显然,在经济社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共享经济世界的背景下,“簿记与清算”正在流行。同样,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记账和清算被广泛使用,货币数字化进程加快,现金在世界货币总量中的比重甚至规模都在下降,甚至出现了完全废除现金货币的可能性。货币越来越显示出新的形式,如“记账货币”、“电子货币”和“数字现金”。
具体而言,簿记和清算的重大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例如,与现金清算相比,簿记清算有许多优点:它可以大大减少现金的流通;它使资金的流通得到充分的说明,从而大大增强了反洗钱、反贿赂、反恐怖主义传播和反逃税的力度;资金可以从源头上集中在银行,这有利于银行充分发挥资本资源积累(吸收存款)和配置(发放贷款)等金融功能。),更好地挖掘资金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社会资金流相关信息,促进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其次,簿记和清算在货币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货币不再仅仅是现金或现金(包括纸币和辅助货币),而是更多的社会存款被银行吸收(其他同业的存款由于银行间交易而被接受存款的金融机构吸收),需要消除以避免重复。货币总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流通中的现金(m0)+银行吸收的社会存款。
此外,货币投放渠道也发生了变化:货币不再像现金一样完全由中央银行发行,也不再由中央银行指定的银行发行,而是更多地通过信贷投放(发放贷款、购买债券、提供透支等)。),并由中央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金融机构交付。
最后,货币总量的变化受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在货币投入的情况下,包括中央银行的投入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投入,最终的货币总量受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投入(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这两个影响因素都有扩张和收缩的可能,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变化极其复杂。
因此,货币分配渠道和影响因素的多样化使得对货币总量的控制更加复杂。此外,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它们不会完全由货币当局随意调整。因此,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像最初认为的那样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2017年3月,美联储宣布将启动“缩小桌子”的进程,这不会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导致美国乃至世界的流动性大幅缩水,给金融稳定带来巨大影响。可怕的是,央行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同时扩张或收缩,形成叠加效应。
更重要的是,记账和清算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会计清算不仅在中国使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泛使用。例如,如果美国的企业A需要支付100万美元在中国投资企业C,那么企业A通知其银行boa,将资金转到C在中国银行的账户。Boa处理转账,扣除A的存款,增加中行的存款,并向A和中行发送转账通知。一是依法登记增加投资和减少存款;中国银行登记增加其在中国银行的存款和中国银行在中国银行的存款,并向中国银行发出收款和入账通知..登记和增加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整个交易将在资金结算时完成(如果boa和boc没有开立账户,需要进一步扩展到双方的会议银行进行清算)。
在上述清算过程中,美元现金没有实际流出,各方通过债权债务调整进行记账清算,导致美国外债增加(美国银行由内债转为外债),而中国相应增加海外资产或债权。外汇储备越多,美国的外债就越大。
因此,跨境记账和清算操作带来了一些必须准确把握的新变化:
例如,外汇所有权的转移取代了跨境资本流动中的货币转移。到目前为止,这一点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许多专家学者都不清楚。他们习惯于根据现金清算模型来理解跨国资本流动,这导致了严重的误解和误导。
例如,近年来,专家们经常听说,一方面,中国吸引投资的成本很高(回报率高达23-30%),但它也在海外金融机构存放外汇或以很低的收入水平(一般为2-3%)购买外国政府债券;美国的海外净负债为3万亿美元,其年收入为数百亿美元。日本的海外净资产为3万亿美元,年净收入为几十亿美元。中国的海外净资产约为2万亿美元,但每年的净支出却高达数百亿美元(有人说外汇储备越多,损失越大);直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入资本,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以低价向发达国家输送外汇,这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失衡;外汇储备应该从海外“收回”,在中国使用或储存在人民手中,等等。
乍一看,这些陈述令人震惊,但经过仔细研究,他们显然对簿记和清算系统一无所知。
事实上,在簿记和清算制度下,即使通过投资促进获得的外汇资金只获得外汇资金的所有权,它们的头寸也根本没有出来,只能从一开始就存放在国外(主要是在货币发行国)。这样形成的外汇储备不能“收回”,只有减少才能“用完”。虽然吸引投资的成本很高,但需要比较的不是海外收入,而是通过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所产生的综合收入。通过吸引投资、引进设备、技术和产品来促进改革。
同样道理,正因为美国的大量海外资产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股权投资或债务投资,而美国的大量海外负债是由于美元被用作国际外汇储备,储备国被动地将低回报的资金存放在美国。因此,尽管美国整体海外负债超过3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但其海外资产收入仍大大超过海外负债支出也并非不可能。这进一步表明,由于海外资产和负债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主体、形式和收入水平,简单地将一国的海外资产与海外负债相抵消,将海外收入与支出相抵消,然后在各国之间比较其“海外净资产”和“海外净收入”,是非常不科学和不合理的。
在这里,会计清算和货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不应被低估。
正因为在簿记和清算系统下,外汇头寸不会真正流出货币发行国。因此,一个国家拥有的外汇储备越多,它对货币发行国的债权或资产就越大。因此,货币发行国的外债将会更多(全球美元储备越多,美国的外债就越大;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的主要发行者,其海外负债一般大于海外资产,但可能获得海外净收入。即使货币储备国向其他国家转移外汇,只要不在货币发行国使用,货币发行国的外债就不会减少,只会改变债权人。这样,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时,其真正的国际清算和货币交易中心必须在国内,而不是在海外;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中心货币,这将是该国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根据这一原则,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第一,当人民币退出时,应该鼓励通过记账和清算的方式退出,而不是鼓励现金退出(事实上,政府和货币当局应该严格控制现金流出);
二是加快建设人民币在岸(境内)全球清算交易中心(可由各种人民币交易市场组成,包括增加人民币国债市场建设和允许境外人民币参与),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中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可兑换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配套金融机构和操作规则建设,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国家货币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
第四,人民币境外资产和负债将会扩大,需要在相关统计中反映出来。
此外,“跨境资本流动对流动性的真正影响”尤其值得一提。
在簿记和清算制度下,一个国家的货币“流出”,虽然它会带来国内存款和海外机构存款的变化,但从整个社会,特别是金融体系来看,流动性不会受到影响(这将因此抑制发行国作为国际中心货币随意扩大其货币发行)。美国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能够随心所欲地扩大其货币分配,侵占世界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对于外汇“流入”国来说,如果央行购买这些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就像黄金储备一样),它将通过相应地投入本国货币来增加流动性。从全球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央行外汇储备流动性翻倍”的机制已经出现。随着全球资本跨境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扩大,很容易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
回到危机的起源,“流动性过剩”只是原因;我们必须警惕“簿记和清算”带来的流动性加速效应。
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
同时,纵观全球化,虽然会有阶段性的波动,某个时期可能会走得太远,会有阶段性的复苏,包括目前世界经济可能会遇到明显的反全球化,一些原本大力倡导全球化的国家正在加强贸易保护,但这只能是阶段性的小幅波动,大趋势是无法逆转的。
这是因为“交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交换带来了人类文明的一系列重要因素,如平等、公平和理性。交换的不断发展必然是全球化,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尽头。当全球资本能够更自由地流动时,一旦发现一个主要市场或一个有待开发的地区,它将不可避免地吸引大量资本和生产能力进行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目标地点的经济将迅速上升,价格将迅速上升,并会出现繁荣景象。然而,当风险在某个时间开始暴露时,资金将被迅速提取。然而,回撤的速度通常更快,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被困在里面。这时,很容易产生金融危机甚至经济萧条。
回顾过去的危机,不难发现,其中许多危机与全球资本高度集中的进入和迅速撤出密切相关。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如此。当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时,全球资本将大量涌入,导致流动性和产能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因此,当大量资本流向任何地方时,潜在的风险可能会聚集。因此,不要只看到当时的经济在改善,金融在繁荣;相应地,潜在的风险正在悄悄聚集。因为,当市场恶化,前景不确定时,资本如何流入和流出,资本将大规模撤出。因此,金融全球化导致的资本和生产能力的快速流入和撤出是市场的重中之重。
取款的“衍生”负面效应
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货币退出的“衍生”负面效应还有待监管当局的澄清。
所谓的货币去中介化意味着货币已经放弃了金本位或贵金属本位。
货币一直在演变,贵金属长期以来一直是货币的价值和信用支撑。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或战争的爆发,对货币的需求急剧膨胀,使得货币供不应求,许多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
今天,取款是一种法定货币,有人称之为信用货币。然而,法定货币不能自由投入,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有一个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制度。例如,央行有特殊的立法限制——它不能直接向政府和社会输送信贷资金,它输送资金的主要渠道是购买储备,包括购买黄金或购买外汇硬通货。只有当出现重大危机时,我们才能打破枷锁。
除了央行的货币投资之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应该通过信贷获得资金。其中,央行投资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其他货币只能称为衍生货币。因为中央银行是一个货币投放机构,如果它获得货币,一旦它没有很好地投放,它将很容易诱使中央银行不加区别地投放货币,这将扰乱货币体系。然而,商业银行和商业金融机构都有财务约束,如果它们不能投入运营,它们将被清盘和关闭,这是一个重要的约束。
尽管存在类似的限制,包括通胀目标,但当危机发生时,政府往往不得不拯救市场。当时,这种目标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每个人都在投入资金。从逻辑上讲,当经济在危机过去后开始复苏时,超额部分应该会被收回。
但这可能吗?每个人都只愿意做加法,特别是在今天的国家普遍实行民主选举政府的条件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它们都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将导致货币超支甚至失控。回顾2008年的危机,全球货币总量大幅增加,这也是给当今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性危机带来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黄金的退出使得今天的货币供给缺乏科学、严格和明确的标准;原本受贵金属约束,如果没有足够的贵金属,多余的钱很容易被识别。但是今天,是否过度已经不再明确,所以很容易引发过度的货币和金融危机。
因此,人们的想法是:在法定货币制度下,应如何控制货币总量?从逻辑上讲,金融的本质是将闲置的社会资源,主要是资金,按照约定的条件投入到需要的地方,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它们都是直接融资,就不会产生新的货币。但众所周知的原因是直接融资的成功率非常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未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可能满足信息对接的条件。现在,金融中介已经出现,以实现间接融资。但它带来的问题是“衍生货币”。例如,从贷款中获得的存款可以再融资吗?如果允许它再融资,它将无限期流通,并大幅扩张。
那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另一方面,要控制资金总量不超过限额的情况,有可能制定一个控制标准吗?例如,信贷或间接融资总额应控制在资金总额的50%。这些都值得商榷。就中国而言,去年年底人民币贷款总额为106.6万亿元,贷款总额为155万亿元,占68.7%。发行过度了吗?
在这一点上,如果说前两个因素“会计清算和全球化”是风险和隐患积聚的“暗礁”;那么,“取钱”可能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如果不能度量货币供给的价值支持规模和边界,就会导致货币供给过度,从而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我们是在“暗礁”和“惊涛骇浪”的过程中行驶吗?让历史来回答。
(作者是中国银行原副行长(601988,诊断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原中行副行长6000字雄文谈金融危机:沿着风险隐患积累的路线奔袭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