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9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工作和生产的恢复,交通的逐步恢复,外出恢复工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数有所增加,但保护不应马虎!28日,江北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海龙在重庆市COVID-19肺炎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现场报道了一例确诊患者因乘车时未戴口罩而在同一辆公交车上前后16秒被感染的病例。

源地图

65岁男子的传染源是一个谜

江北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海龙报告了一个公交车传播的案例,就像解决一个案例,说明了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如何保护自己。周海龙介绍,2020年2月5日晚上11点,江北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内一家医疗机构的报告,称有一名患者入院,经检测发现患者粪便中感染了COVID-19肺炎。疾控中心立即展开了调查。患者为65岁男性。1月23日,他出现了流鼻涕和疲劳等症状,在家服药无效。1月30日,他去了医院。在就诊时,医疗机构根据该男子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和CT初步诊断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但该男子在医院采集了三份样本,检测结果为阴性。2月4日,医院邀请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会诊,会诊后再次采集样本。这一次,血液和粪便被添加到收集的样本中。2月5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通过粪便呈阳性。周海龙说,调查一开始就很混乱,因为这个人的活动很简单,在发病前14天他基本上没有出去。他不是每天早上8点乘公共汽车出去健身,而是在中午12点后回家。有这么简单的活动史,这个人是怎么被感染的?后来,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这个人除了健身还召集了朋友。然而,这些人被测试后发现都是阴性的。这让每个人又一次困惑,这意味着可能有一个受密码感染的人不断分泌病毒,有必要找出密码——“解毒剂”。两人相隔16秒登上同一辆公共汽车

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没有戴面具,另一个人中途摘下了面具,这是一个骗局!

一个没戴面具,另一个中途摘下面具

随着调查的深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天早上该男子外出健身时,另一名后来在辖区被确诊的患者也在此期间乘坐公交车就医,两人的公交线路重叠。因为他们都是老年人,他们在1月19日早上8点47分乘同一辆公交车,相差16秒。后来,通过公共交通部门提供的公共汽车监控录像,发现这名男子坐在后来被确诊的病人后面,没有戴口罩。尽管后来被确诊的病人戴着口罩,但口罩被摘下一半,窗户也被关上了。这完全符合密切接触的定义,这是总线通信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周海龙提醒返回工作岗位的市民乘公共汽车旅行时要戴口罩,并提醒周围的人戴口罩保护自己。在车上尽量少接触表面,下车后尽快消毒双手。

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没有戴面具,另一个人中途摘下了面具,这是一个骗局!

戴着口罩,8个接触过病人的人没有被感染!

“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呼吸道飞沫的传播,在密集的地方必须戴口罩。”渝北区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黄忠举例说明。一名确诊病例患者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她在患病前曾在超市购物。通过检索超市监控屏幕,发现患者在超市停留了24分钟,并在购物过程中联系了8个人。这8个人和确诊病例都戴着口罩,这8个人被密切联系进行集中医疗观察。在观察期间,没有出现与COVID-19肺炎相似的症状。观察期结束后,8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离被解除。如何做好机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恢复工作和防疫工作?黄忠说,首先,应根据需要设立体检站,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并严格执行体温筛查等防控措施。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应立即劝阻,暂时隔离,并立即通知检疫部门或当地卫生部门及时处置。具体来说,首先,合理组织运力,控制乘客数量,尽可能安排乘客分散就坐;其次,增加体温测量设备来检测进出港口的乘客的体温。37.3摄氏度以上的乘客应暂时隔离,然后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进行处理;同时,增加公共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消毒频率,为厕所和水池配备消毒剂,并定期对座椅等公共设施进行消毒;试着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循环等于0+。如果使用空调节系统,应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率。此外,乘客、空乘人员和司机戴口罩以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有必要在适当位置设立紧急区域,暂时隔离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乘客;通过广播、视频和海报开展健康保护知识宣传。来源:四川日报、科技日报版权属于原边肖,如侵权联系和快速删除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没有戴面具,另一个人中途摘下了面具,这是一个骗局!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