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4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别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601398,BUY)
中国网财经12月10日电(记者王园园)“现在企业的投资者必须有资金责任感。无论谁经营这个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断增加资本,而不仅仅是依靠贷款。任何企业都必须知道,它将寻求利润,不能希望没有它做生意。仅仅希望通过银行贷款使其变得更强大是不现实的。”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第18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上,中国银监会特别顾问、工行前行长杨凯生就企业杠杆问题发表了看法。
杨凯生还表示,中央政府提出要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增强投资者的资本意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如果不实施这一措施,不仅企业的杠杆率不会下降,而且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将难以实现。
杨凯生指出,最近发布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提到,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相关改革成本支出问题,该办法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需要持续注资机制。此外,国务院10月份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决策机制,强化企业财务杠杆约束,合理安排债务融资,有效控制企业杠杆率,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并提出企业是主体,防止负债。
杨凯生还分析了国有企业高杠杆率的历史原因。他说,改革开放初期,“以贷代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已实施的改革措施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龙头企业需要的资金全部依靠贷款,企业需要不断发展,但在此过程中需要资金的出资者不再负责,完全靠负债解决。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杠杆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企业在剥离不良资产时的负债率接近100%。到目前为止,我们通常说国有企业的负债超过了负债比例的60%,但实际上,有一部分负债比例超过了70%,甚至超过了80%,这就是缺乏持续的资本注入,这种现象必然会出现。
其次,银行贷款的问题,原本是注重流动性的。然而,银行贷款资本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企业无法收回贷款所造成的。因此,银行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贷款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中央国务院目前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关键。企业负债率和企业杠杆率反映了企业抵御风险和弥补损失的内在能力。”杨凯生表示,一旦市场陷入困境,偿还高额债务的能力将受到挑战。这时,企业本身就会陷入困境,并会引发系统性的财务风险。
杨凯生相信,按照国务院十月文件精神,中国一定会找到一个稳定、持续的国有企业资本补充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才能促使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投资者合理调整资本布局。例如,混合所有制。除了效率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有多少国有资本投入多少企业,应该退什么和应该进什么。这是改革的基本要求。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杨凯生:去杠杆要强化企业出资人的资本意识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1209.html